机构档案
  • 机构级别:新手上路
  • 信用等级:

在线交谈: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热线:17839987727

快速报名,会有咨询师与您联系

学校评价(我要提问/点评)

  • 学校被点评: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资料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 学校浏览人次:
  • 加盟时间:2021年08月31日
最新动态

上海儿童自闭症康复机构十大排名

发布者:自闭症康复机构 发布时间:2021-09-11 来源:自闭症康复机构

7个自闭症孩子的“融合实验”,结局出人意料

不对视、不问、不答、不听、不看,甚至行为刻板、怪异,不接受改变,当具有这些特征的自闭症孩子到了上园、上学的年龄,他们能否和普通孩子一起在大环境下开启学习生活?

眼下,包头天使家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负责人郝英华正在进行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实验,就是想尽早矫正这些孩子的行为,帮助他们逐步融入普通环境。经过一年的探索训练,天使家园融合班的7个自闭症孩子现在已经可以走入幼儿园,和普通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学知识。


然而,对郝英华而言,让这些孩子能走入普通小学读书,仍然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期间不但需要孩子们的努力,更需要康复老师不断总结经验、执著前行。

从抵触到接纳的“自我突破”

                           自闭症康复机构

外表看起来十分纤弱的80后郝英华是一名自闭症儿童康复老师。师范专业毕业后,她在广州一所自闭症儿童学校当起了老师。2010年,她回到包头创办了天使家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在摸爬滚打中一路走过6年。

去年,郝英华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她在天使家园设立了一个有7个孩子的融合班,通过孩子们半天去幼儿园学习生活,半天来中心做康复训练的方式,开始了一次探索性的融合教育实验。

“7个自闭症孩子基本是中班水平,我们选择了胜利幼儿园作为融合教育的合作试点,一般每次只带2、3个孩子过去,有3名老师跟踪辅助。” 郝英华惊喜地发现,去年10月12日,当他们第一次带着乐乐等两个孩子来到幼儿园的时候,情况远比他们想象得要好得多。

进班打招呼,没问题;找座位、上卫生间、喝水没问题;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也同样表现正常。在户外活动中,自闭症孩子能够与其他儿童手拉手做简单的集体游戏,跟随老师做简单的动作模仿游戏,轮流游戏能够耐心等待,只是偶尔有乱跑的行为。

当然,也有的自闭症孩子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和情绪行为。在一次融合教育过程中,一个叫豪豪的小朋友就是不愿意走进普通幼儿园,跟随的辅助老师一开始拿出孩子感兴趣的橡皮泥缓解孩子的情绪,转移他的注意力,最终孩子在哭闹了一会儿之后进入幼儿园大门。

随后,为了进入中班教室,辅助老师和孩子妈妈下了很大功夫,无论妈妈怎么“恐吓”孩子,豪豪就是不愿意进入。无奈,辅助老师只好暂时放弃,先和孩子玩起了轮胎。在玩的过程中,孩子顺利穿过楼道,就在其他孩子关注老师授课内容的时候,辅助老师顺势将豪豪成功带入课堂。之后老师要求他回答问题、上卫生间、排队、一起游戏,融入过程顺利完成。

另一个小朋友轩轩的表现也让老师们一度感到“头疼”。在踏入幼儿园的第一刻,他就被幼儿园的环境吸引住了,这个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小家伙儿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很难安静进入课堂,幼儿园的老师们好不容易将他“制服”,安坐到自己的椅子上开始教学,集体回答问题,轩轩参与得很好。回答完毕,老师开始要求小朋友轮流举手来回答问题,第一位回答问题的是个小姑娘,但就在小姑娘上去的那一瞬,轩轩也窜上去了。辅助老师一边解释一边将轩轩带下讲台,这下轩轩开始“大闹天宫”了,就要跟老师对着干,你让我坐下我偏不,你不让我坐我偏坐,几位老师轮流解释都无济于事。

折腾20分钟左右,轩轩突然又对教室里小朋友们的接水管玩具感兴趣了。辅助老师注意到这一点,将随身携带的雪花片作为代币计数给孩子,集满6个可以换取一段水管,就这样一上午的课程得以顺利进行。最终到上午课程结束,轩轩换取8段水管拼好一个长方形,再没有很大的情绪波动。

放学时他和代课老师挥手再见,见到妈妈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妈妈,明天再来这个幼儿园好不好?”

在融合教育中,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让老师们惊喜,同时,孩子的不足之处老师也作了总结。

老师们发现,这些孩子面对老师的集体提问很难跟小朋友共同回答,欠缺主动性和参照能力;与同伴交流沟通也有欠缺,对于其他儿童的主动示好不懂得如何回应。即使在老师的辅助下,也只是简单的语言上的模仿,很难维持与其他儿童的友好关系。

这些融合教育也给了老师们更多的启示:要始终把孩子们的社交作为干预的重点,通过小组课的学习培养集体意识,从而让孩子们学会听从集体指令,提高适应能力,强化师生互动及指导下的同伴互动。

融合教育一年多,家长们也欣喜地感受到了孩子身上的明显变化。


5个方法让自闭症儿童融入正常生活

1、训练并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常说良好的习惯不易养成,一般孩子已是如此,更何况自闭症的孩童。自闭症孩童有行为固定性的毛病,如果将他们这种固定性的毛病转成固定的良好生活习惯的话,虽然他们不擅长与人沟通、打交道,但起码不会遭人嫌弃。
这些良好的习惯必须从日常的生活训练起。如刷完牙后,牙刷、牙膏、漱口杯要归定位;鞋子脱下时要摆整齐等,这些生活自理的事项不是只有在“儿心”或“弘爱”训练时才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做父母的必须随时注意,不能马虎。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要过群体的生活,愈有学会这些生活自理的好习惯,愈有帮助。孩子们长大还有很多社交、技能及知识性的事务要训练,要学习,若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就做好,长大后就不需要费时去训练了。
许多父母也许是爱儿心切,常常帮孩子把有关生活技能的基本事项都做好,这并非是真正地照顾了他们,而是剥夺了他们学习的机会。要开始下达口令叫他们自己动手的确是很难的,但做父母的绝对不能没有耐心,一定要把握原则“教孩子如何做,而不是帮他们做”。
2、随时随地保持孩子们整洁的外貌

自闭症的孩童缺乏照顾自己的能力,除了一些少数有洁癖固定性行为的孩童或许会注意到自己外观上的整洁外,绝大部分的孩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自闭儿通常有一副清秀的面孔,让一般人无法看出他们的毛病何在。
因此,若能随时帮他们保持整洁,不仅是小朋友,就连大人也会愿意接近他们。如此一来才能增加孩子们与人互动的频率。小朋友愿意接近他们,不排斥他们,那孩子们才有学习的机会!孩子们能够到处讨人喜欢,也就是孩子们的福气。
3、教导孩子们熟练问候的语句
自闭症的孩童大部分有语言上的障碍,这也是他们难以建立人际关系的原因。让孩子学会并熟练日常的问候语:某某人早、某某人好、谢谢、对不起、不客气、没关系等,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这些语句并不长,也较容易教,但重要的是训练他们讲这些话的习惯。有礼貌的孩子每个人都喜欢,孩子们学会熟练的运用这些问候语,最起码不会让人家一眼就觉得与常人不一样。
4、擅用机会教育孩子们关心周围
自闭症孩童一向是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喜好,而不顾别人的感觉。要教会关心别人是相当不容易的事,因此,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所谓的喜、怒、哀、乐,要让他们体会那些感受时,可以用较为夸张的动作来表示。例如,当孩子们看电视节目出现这些画面时,父母可在身旁强化这些表情及动作的反应,并且不断地跟孩子们解说其原因。在外面活动若遇有小孩哭泣时,就教会他们去安慰那哭泣的孩子。
总之,机会就在您身旁,做父母的要头脑灵活,随时把握机会。有许多的父母为了面子不好意思在大众面前献“丑”,常以消极的做法避开各种的场合,这并不是明智之举。要知道父母的要死面子会害了孩子。明智的父母应该要有“孩子的训练重要,而不是自己的面子重要”的体验,更何况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哪有颜面之失。若能教会孩子关心别人,那他们的人际关系一定会有大的进步。

                                                             自闭症康复机构

5、训练孩子在学习或技能上的某专长

自闭症,尤其是高功能的孩子常有些特殊的潜能,若能将其潜能善加培养并加以发挥,不但可以获得周遭同学的接纳,也可能成为其日后谋生的技能。有些参加电脑训练班的小朋友自从参加了课程后,班上的同学也以“刮目相看”的心态来与他们做朋友了。
自闭症状孩童训练的事情很多,以上所列只不过是生活方面父母较易进行的几项。其实,自闭症孩童最大的瓶颈就在团体游戏规则的认知与学习,而这些活动都必须要特意去安排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在此也鼓励自闭症者的父母再接再励,千万不要放弃教育孩子的任何机会。对孩子们最大的帮助和权益是给他们最好的训练,而不是仅仅照顾他们而已。只要您有心,您也一样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