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级别:新手上路
- 信用等级:
咨询热线:17839987727
资料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 学校浏览人次:次
- 加盟时间:2021年08月31日
厦门十大语言发育迟缓康复中心排名
幼儿语言的发展的阶段与过程 - 语言训练
幼儿语言的发展大致会经历以下两个阶段:前语言期(出生~12个月左右)和语言期(12~36个月左右),其中24~36个月之间又被称为语言爆炸期。在整个习得语言的阶段,婴儿通过吸收——模仿——创造的发展模式,来获得人类语言的能力。在前语言期,婴儿早期(四个月前)通过倾听和观看成人的唇部与喉部运动来吸收人类语言;到四至九个月时,开始发出咿呀的声音,并能创造一切语言可能需要的声音。即孩子此时的发音器官能够敏锐地接收环境中的一切声音并加以创造。到了九至十二个月时,婴儿开始自动消除与母语不相关的一些声音,并能发出母语的简单语言。到了语言期,婴儿开始把以前吸收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初只发简单的单字音。当孩子发现身边的每一样事物都具有名称后,他就急切地想要知道各样事物的名称并把它表达出来;到了两岁左右,孩子已经具备完整的语言能力,这是孩子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时,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嘴巴除了吃饭就是在说话了。
安抚奶嘴的弊端之一,就是会延缓婴儿说话的时间并影响婴儿日后的语言能力。因为,当婴儿的嘴长久地维持吮吸这个反射动作时,他的舌头和声带就没有机会来模仿和练习人类的语言。
如果能够从 “婴儿语言的发展阶段”这个角度去帮助婴儿吸收语言,那么,婴儿在三岁前就能很好地发展起他的语言能力,为其日后上学学习任何一门学科轻松助阵,因为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关乎语言发展的好坏,还关系到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力。

言语发展,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生活环境以及教育学习条件密切相关,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发育的特征。儿童由于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儿童临床上常见的言语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缄默不语:原先具有正常的言语能力,由于精神障碍而表现沉默不语,对任何人的询问均不回答,不与别人交往谈话。常见于儿童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孤独症、癔症性缄默。癔症性缄默往往是失声,多为一过性缄默,在学龄前儿童较少见。部分儿童可能是由于与家庭成员不和及对立情绪,虽生活相处,但闭口不与对方交谈,这种情况其本质不属于缄默症。
(2)持续言语:患儿持久地重复别人对他所讲的话。常见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病。
(3)模仿言语:象回声一样,患儿重复别人对他所讲的话。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儿童孤独症或抽动一秽语综合征。
(4)语音、语调特异变化:患儿原先言语正常,起病后语音语调或节律发生特异性变化,令人难以听懂,持续反复出现,并非调皮开玩笑的表现。常见于儿童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孤独症。
(5)言语不连贯:一般5-6岁儿童可以连贯地表述言语,连贯性言语的发展是思维逻辑发展的重要环节。言语不连贯l儿说话词句之间互不相关,缺乏意义上的联系,所说的内容!别人无法理解。常见于儿童精神分裂症和急性器质性脑病。
(6)其他言语障碍:在儿童期还有语音不清、口吃、言语延迟、选择性缄默等常见的言语异常形式。
宝宝3岁时,父母可以发现一个现象,他总喜欢一个人嘟嘟囔囔对着玩具说话,这会引起妈妈很担心,但专家表示:自言自语是3岁孩子中很普遍的正常现象。
3岁,正是幼儿语言发展从外部语言过度到内部语言的关键阶段,自言自语其实正是她将外部语言转为内部语言的一种表现,这其实是她们把内心思考的内容用语言表达了出来。3岁孩子的思维能力正在飞快地发展,但并未成熟,所以他们无法像成人那样只用大脑思考就可以了,她需要具体地语言来帮助自己思考,慢慢地理顺思路。

自言自语的内容形式
·问题语言
这是孩子日常遇到新奇事物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所产生的疑问。比如画画的时候她可能会寻找蜡笔:“咦,蜡笔到哪里去了?”“小兔子,长耳朵、红眼睛……”这些信息可能是她曾经看到过的,听到过的,现在她通过语言来再次唤起记忆并强化它们。
·故事语言
孩子在游戏中,随着游戏的进展需要做很多思维活动。孩子在游戏中,会思考自己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本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但是她会把自己要做的一件件事情,像讲故事一样说出来。
善加利用小宝宝的自言自语
·父母要多与孩子说说话,随时随地告诉她一些常识: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这样做;
·给孩子提一些她力所能及的简单的问题,让她自己思考并作出回答;
·讲故事可以增强孩子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也是训练语言的好途径。讲完故事要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可以请她来给故事设计不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