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级别:新手上路
- 信用等级:
咨询热线:17839987727
资料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 学校浏览人次:次
- 加盟时间:2021年08月31日
福州语言矫正中心哪个好
要尽早为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做诊断治疗 - 语言训练
有几位妈妈问我关于孩子说话晚的诊断和治疗的事,我把自己了解的一点皮毛帖在这里。
如果有小孩到了该说话的年龄不说话,我们常常听到周围人的说法是:“他还不到时候,到时候就讲了。”“我有亲戚的孩子四岁才讲话。”“我从小讲话就晚,现在不是挺好吗?”许多家长都抱着“再等等看”的想法,可等待和观望的态度有时会使孩子错失语言发展(一岁至三岁)的黄金时期,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正常孩子在一岁左右就开始鹦鹉学舌,并理解简单的指令与问题。在美国,如果孩子到了一岁半仍然不开口,医生就会建议给孩子做语言能力的测试和鉴定,内容包括听力、理解、发音、说话,然后给予治疗。医学上还有个词叫“语言发育障碍”(Speech/Language Disorder),是指聋哑儿童一类有器质性病变的孩子,既使经过治疗,这一类孩子也难以达到正常孩子的语言水平。对于单纯是语言发育迟缓(Speech/Language Delays)的孩子,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逐渐就会赶上正常孩子的水准。
引起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病理原因主要有自闭症和智力低下。还有一些孩子没有什么原因就是说话晚,这类孩子就是大家常说的开窍晚,或者说是开窍的顺序和别人不同。语言治疗对于这些孩子的效果都非常快和明显,方法有很多,基本宗旨就是引起孩子说话的欲望,让他明白只有说出来才能达到目的。
比如他最喜欢吃的东西、想要玩的玩具,只有说出名字后才给他。
对于智力低下的孩子,不仅要教说话,还要同时训练记忆能力、交流能力、理解能力、自理能力等等,往往是综合训练。
我看过一个训练机构的录像,一个最简单和典型的例子是:有个孩子喜欢坐在大球上,上下颠着玩,训练师就和他一起颠,但是一定要他表示出想颠的意思才颠,录像中那个孩子想让人颠球时会扭身,他一扭,训练师就颠,以此训练他和人的交流,这期间训练师嘴巴不提地在描述他俩的活动,一直在重复“颠球”这个词。一段时间过后,进一步训练这个孩子说出“颠”这个词,只要发出个音,尽管含混不清,训练师也颠,鼓励他使用语言交流。录像的最后这个孩子会走到训练师那儿指着球说“颠球”。
还有个孩子喜欢吃糖,在训练这个孩子看图识字时,不管对错,只要他开口了,老师马上给他一块糖,和训练小动物表演很像,只不过训练孩子时训练师一直都要讲讲讲,并且对孩子始终是鼓励鼓励再鼓励。
对于自闭症的孩子,训练的重点放在和别人交流上,许多时候是在逼孩子,逼他走出自己的世界。自闭症的孩子有个特点是不和人眼睛对视,所以训练师在训练时,总是一边说一边把东西举在嘴边上、脸边上,让孩子看见说话的人嘴在动,眼在看。如果怀疑孩子有自闭倾向,更是需要尽早介入,现在普遍认为早期进行行为疗法对于改善自闭症状效果显着。
我听到过一个台湾妈妈的演讲录音,她自己本身是台大医学系毕业的,来美国又读了博士,在顶尖的大学里做最前沿的研究,自视甚高。她的儿子从小数学极好,两三岁时就能做四五位的乘除法,可就是不讲话,她一直认为儿子是爱因斯坦再世。
到孩子四、五岁时,出现了在公共场所尖叫、在超市里推倒货架等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她才不得不正视,领孩子去医院作了检查,结论是自闭症。她在极度的痛苦中加入了教会,心灵才找到依托,并毅然放弃了工作,领孩子走上了漫漫的治疗之路。在给孩子做了一段语言治疗毫无效果以后,她听说如果孩子到六岁不开口就永远也开不了口了,就辗转找到了全美做语言治疗的权威给孩子治疗。
那个权威在另一个州,她每次都要驱车几个小时带孩子过去。
语言权威最后一次上课,是和孩子下国际象棋,结果孩子赢了,权威却若无其事地说:“我赢了。”孩子听后脸就气红了,权威看着他有点得意洋洋地讲,你的王在这儿,我的象走在这儿,所以我赢了。孩子更加愤怒了,权威又再接再厉刺激他,最终那孩子忍无可忍冲他大喊一声“NO!”。
这时离孩子六岁生日只差几天。
随后权威对母亲说,以后你不用再带他到我这儿来了,他只要开口了,以后的训练我做的和普通的语言训练师就没有太大区别了,这样可以省下你成倍的时间和金钱。
后来这个孩子虽然会说话了,可是吐字发音都不是很清晰,有点大舌头的感觉,妈妈一直后悔给他治晚了。在妈妈的训练和帮助下,他虽然仍旧是个自闭的孩子,但是上了一所大学的数学系。
在美国几乎看不到口吃的孩子,因为家长不容易忽视掉这个问题,口吃矫正在语言训练中又相对容易,所以都早早给有问题的孩子矫正过来了。
孩子说话晚,容易被忽视,“再等等看”的态度要不得,不管是什么原因,早做检查早治疗有百益而无一害。
掌握语言训练技巧 - 语言训练
非专业工作者只要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特点,并掌握正确的技巧与方法,就能在生活中给孩子以良性刺激和有效的帮助。正确的方法与技巧可以归纳为:
(1)增加语言刺激:即多跟孩子说话。很多家长在孩子3-4岁前后急迫地要求孩子说话,但由于结果与期望值相差太远,于是失去信心,放弃努力,认为孩子反正也是听不懂、说不出,就不再对孩子多说了。殊不知,此时正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又一关键时期。孤独症儿童由于其自身的发育障碍,本来需要比正常儿童更多的刺激,如果减少与孩子说话的练习,就会使他失去了语言发育的条件和机会。
(2)运用正确的刺激方式:多跟孩子说话,并不意味着要喋喋不休,而是要根据孩子现有的语言水平,把握“精确、提高”的原则。
“精确”就是要使说出的语言在孩子所能理解的范围内。如果孩子只能听懂2-3个字的词语,对他说的语句就不要过长。
错误的做法有二:一是一次对孩子说出太长的句子,使得孩子听不懂关键的内容。这种情况下,他人的语言往往只是噪音。例如我们只学会了几个英语单词,当听别人说很长的句子时,恐怕就连知道的几个单词也听不懂了。二是不说,只是带着孩子做,使他失去接受语言刺激的机会。
“提高”是指尝试说出比他能听懂的字词稍多一点的句子,目的是逐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3)“代说”:把孩子应该说的话替他说出来。以上两点都侧重于孤独症儿童听的机会,因为“听”是“说”的前提,每个人的语言发育都遵循了这一规律。训练孤独症儿童“听”懂,是为了刺激他说出来。但“说话”是一种无法强迫,无法进行“身体辅助”(即无法手把手地教)的行为。同时,又因为孤独症儿童的机械仿说能力较强,而在判断什么是自己应该说的话这方面却存在缺陷。因此,在辅助孤独症儿童说话时,把孩子该说的话代替他说出来,然后让他重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诱说”:等待孩子主动说出他该说的话。训练开始时多使用“代说”的方法,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一点上,会造成孩子对他人的依赖。因此,要逐步减少代说,先给孩子时间,但是等待时间不要超过5秒钟。在孩子仍不能说出的情况下,再替他说出来,但代替的程度要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