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档案
  • 机构级别:新手上路
  • 信用等级:

在线交谈: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热线:17839987727

快速报名,会有咨询师与您联系

学校评价(我要提问/点评)

  • 学校被点评: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资料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 学校浏览人次:
  • 加盟时间:2021年08月31日
最新动态

青岛儿童自闭症诊断干预中心

发布者:语言康复中心 发布时间:2021-09-16 来源:康复中心

分阶段分年龄,让宝宝的社交能力提升的更快!

培养训练孩子的社交行为必须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超前或滞后的游戏训练方法,对孩子正常社交行为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1.宝宝0~1岁

这一时期的宝宝很黏人,在熟悉的人身边他们有安全感。他们不喜欢一个人独处,熟悉的人离开会让他们很不安。同时他们也对外界的沟通产生浓厚的兴趣,会经常发出奇怪的声音来引起他人的注意,见到认识的人会向他们微笑,见到陌生人会害羞地转过头,胆小的宝宝还会因为害怕而哭泣。这时的宝宝对同龄的小朋友也会产生好奇心,如果把他们和别的小朋友放在一起,他们还会伸手去摸对方,甚至会抢别人的玩具,这表明宝宝有和别人一起玩的欲望。

这时你应该多与宝宝说话,无论宝宝是否听得懂,这样有助于让宝宝对沟通产生兴趣。对于宝宝发出的呢喃声,你也应该尽量去模仿,这样与宝宝的相互交流会让宝宝很兴奋,会提高宝宝说话的积极性。你还可以主动发出声音来引起宝宝的注意,让宝宝认识到声音在沟通中的作用。

认生是宝宝的正常反应,你不必责怪宝宝,不要因为宝宝认生而将宝宝关在家里,这样对宝宝的发展反而不利。你可以先让宝宝从熟悉住所周围的环境开始,等他们慢慢适应以后再让他接触陌生人。如果亲友要抱宝宝,而宝宝表现出抗拒的肢体语言,家长不应勉强宝宝,可以对亲友说:“他现在还不适应别人抱他,等他不那么认生了再抱吧。”家里要是来了陌生人,要先向宝宝介绍,好让他们有些心理准备,以免宝宝不适应。

社交游戏建议:感官运动训练,孩子学什么事是通过反复训练。例如孩子扔一个东西看看妈妈/爸爸是否会把它捡起来。帮助孩子获得控制他周边环境的能力和掌握新的技能。

2.宝宝1~2岁

这个年龄的宝宝有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对陌生人的焦虑和不适应行为逐渐减少,慢慢习惯于和同龄孩子交往。宝宝对于父母的依恋也减弱了一些,能够和他们分离一段时间。

这时候家长应该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让宝宝敢于大胆地与周围人交流。所有家庭成员都应该与宝宝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你可以看着宝宝的眼睛,与宝宝进行眼神的交流,时常逗引宝宝发笑,保持他们的愉快心情,多与宝宝进行身体接触,对他们抚摸、拥抱。你对宝宝发出的需求信号要正确、及时的理解,并作出积极的反应。除此之外,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对宝宝来说也是一种社交训练,你应该给予鼓励。

社交游戏建议:观察游戏。观察别的孩子在做游戏而不是加入其中。幼儿开始也是这样。单独游戏,就是他们自个儿玩。幼儿也有这种倾向,但逐渐减少。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别人交往和学语言。帮助孩子总体和细小的运动技能。

3.宝宝3~4岁

经过前期积极的训练,这时候的宝宝开始变得活泼好动,对大人的依赖更加减少,这是他们能识别自我与他人的象征。宝宝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也加强了,他们会想要和其他的宝宝一起游戏,而不是独自玩耍。在游戏的过程中宝宝会了解到其他孩子的不同想法,会发现不同人有不同的性格,他们会倾向于其中一些孩子玩耍,并和他们产生友谊。在游戏的过程中宝宝会发现自己招人喜欢的特点,这种发现会让他们产生自信心,他们也会慢慢学会遵守游戏规则而不是胡闹、耍赖。

这时候的家长应该教育宝宝使用合适的词语来表述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不要让他们凭着自己的本能去宣泄,告诉他们如何在游戏中和平地解决争端。在与他人玩耍时,你要帮助宝宝学会合作,让他们体会到互相帮助的乐趣。如果孩子犯错,你不应对宝宝大吼,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害怕与人交往。

社交游戏建议:你可以和宝宝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提高他们的交往技巧,如让宝宝扮演售货员,爸爸妈妈扮演顾客,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会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想法。


放慢速度,与自闭症儿童同行

怎么样才能使自闭症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放下身段,不去苛责孩子在公众面前的失态,用爱激励自闭症儿童发挥他的潜能,不去指责他的过失.

有一首诗写的很好:

不是同你一起行走,我要与你一起爬行。

不是同你进行交谈,我将寻找与你沟通的途径。

不是让你与世隔绝,我将与你一起历险。

不是只注意你不能做什么,我将用爱去奖励你能做的事。

不是为你感到忧伤,我将永远尊重你。

这首诗传达的主要思想——对孩子生命的尊重,强烈地敲击着我的心灵。想想自己在更多的时候,是在要求孩子与“我”同行,而不是站在他现有的起跑线上与他一同“爬行”;更多的时候,是在要求孩子与我交流,而不是设法与他沟通;更多的时候,是在要求孩子不要在公众场合“失态”,而不是放下我的自尊帮他适应这个社会;更多的时候,是在指责孩子的过失,而不是用爱激励他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更多的时候,是在将自己的委曲、焦虑、无奈、绝望、狂躁、自卑等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而不是维护他生命的尊严,把他看作是上苍给予我的一个恩赐、一个美丽的奇迹的诞生。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自闭症儿童心灵世界的尊重和理解,想要参与其中共享快乐并最终把其领进社会主流世界的意愿。它使我反思:为什么不能置换一个角度,以孩子为主体,围绕孩子的兴趣及所需去做呢?做孩子的同伴、朋友、知己来替代家长的位置,与他一起去他的世界历险、共享快乐呢?上帝将吴撼赐予我,我永远不会放弃他,我要教导他生活得越来越好。

孩子在出现抓人的现象时,我就马上的制止了他,可是过不了几秒钟,孩子就又开始抓我了,而且这一次孩子比之前抓得更加的厉害,孩子简直就是是变本加利,这样的现象一直的持续了好几天,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孩子在抓过人之后,脸上所呈现出来的表情,那真叫一个兴奋,而且还是坏坏的笑,我看着孩子当时的样子,简直就无奈死了,当时的我真的不知道要拿孩子怎么办,可是我也不能一直的被孩子这样子抓呀!

每一次孩子出现抓人的现象时,我都马上的制止,这样子的效果并不是太理想,没办法,我只好采取忽视法,忽视孩子的这一行为,只要孩子出现抓人的现象时,我就当是没有看见一样,其实、在故意不理他的时候,我还是在时刻的注意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看看他在抓过我之后,我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时,孩子会有什么表现,当然我的这一举动,是不可以让孩子有所察觉的。我也不是完全的把孩子放着不理,而是忽视他的这一举动,这时、我该让孩子学习什么内容,照样是不会停止的。

刚开始的时候效果并不是太明显,过了一天之后,孩子见每一次他抓我的时候,我都不理会他,慢慢的孩子也就减少了抓人的现象,同样、也会觉得抓人其实没有什么意思,目光慢慢的也就转移到了别的事情上面。

其实、家长中也有很多人都对孩子的行为问题表示头疼,深深的妈妈也是这样的,那么家长在遇到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应该怎样去做呢?最终使孩子的这些行为慢慢的减少。


以下几点可提供家长们参考一下

1. 当孩发生行为问题时,我们首先考虑的应是行为发生的原因,再寻找恰当的处理方法。如果是由于正当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发生行为问题时,我们要谨记,这个时候的严厉处罚,是很容易打击孩表达需求的积极性,并激怒孩子。

2. 当孩子发生行为问题时,父母应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发牢骚,更重要的平息自己的怒气,多加点“阿Q”精神,理智而又有耐心地去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

3. 掌握好处理行为问题的原则:A、及时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B、不“无意中”奖励孩子的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