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级别:新手上路
- 信用等级:
咨询热线:17839987727
资料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 学校浏览人次:次
- 加盟时间:2021年08月31日
北京儿童自闭症康复医院推荐
孤独症儿童的交往障碍有哪些?
顾名思义,自闭症首先是一种社会交往的障碍。以下我们就对自闭症儿童在社交方面的障碍作一些描述,并对其可能的原因作些简单的分析。 一、不能进行社会交往 自闭症儿童因其缺乏社会兴趣,对熟悉与不熟悉的人往往不加区别地表现出冷漠。例如,与正常发展的幼儿喜欢经常看人不一样,自闭症儿童对别人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经常是不屑一顾。没有9眼光的接触是自闭症儿童的一大特征。自闭症儿童不仅对别人的眼 光神态不加注意,而且对别人的声音也不感兴趣。有时候自闭症儿童与别人同处一室,他们可以很长时间对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毫不在意,而停留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有些自闭症儿童偶尔也会看大人。但即使这些儿童往往也只是 用眼光或动作来要求大人帮他们取得所要的东西。这种眼光接触纯 粹是工具性与机械性的。至于在正常发展的幼儿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用眼光接触来得到大人的关注,表达自己的高兴与否等等的感受,在 自闭症儿童那里是极为罕见的。
待其长大成人时,自闭症者多半会保留这种感情交流和社会行 为交流方面的困难。其结果是他们不能与他人沟通感情,不能理解 并往往也不能遵从社会通用的习俗规矩。他们只按照自己喜欢的标准行事,而不懂他人的反应和社会的后果。自闭症患者有时也会做 一些表面上似乎是合乎礼节的事,如见人打招呼。但这种行为往往 是刻板的机械的,而不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和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的。由此带来的对他们自己和周围人们的问题和困难,是不难想象的。
一、感情和社会互动方面的困难
一般儿童到了两三岁时就有了感情的意识。他们不仅能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情,更重要的是能懂得他人特别是父母的许多感情。比如妈妈高兴时孩子也会笑,而妈妈生气时孩子常常会去注视她。自闭症孩子在这一方面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困难。他们很不容易去理解他人的面部表情,不会“察言观色”。因此他们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社会上或公众场合往往是困难重重。对于这种自闭症孩子不能理解他人面部表情的现象,学术界有人认为是与自闭症孩子视觉方面的缺陷有关,也有人将之归咎于自闭症儿童的认知与情感能力的障碍。
有的自闭症儿童在必须有人帮助才能得到其所要东西(例如要人帮助去打开一罐饮料)酌时候,往往会只牵大人的手以使之接触到该东西,但同时却没有任何目光接触。正常发展的儿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多会用手指点以表达要帮助的意思。这基本上是一种不教自会的本能。而在自闭症儿童那里,这种用手指点以表达要求帮助的动作,要不就是很晚才慢慢发展出一些,要不就是干脆没有。
这些特征反映了自闭症儿童也许在对他人心灵解读的能力方面,有着严重的缺陷。所谓对他人心灵的解读能力(r Iheory of Mind),指的是正常人所具有的对他人思维和愿望的某种理解。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孩子到了4岁左右一般就会初步具有这种能力。但是,大量实验表明,自闭症儿童在对他人心灵的解读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缺陷。以上所提到的自闭症儿童在感情和社会互动方面的种种困‘难,也很可能是由此而生。
二、依恋关系的缺乏和寻求帮助方面的特点
正常发展的儿童到了六个月以后会逐渐发展起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依恋感。尽管在不同儿童那里这种依恋关系的表现及其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但一般趋势是孩子都与家长特别是妈妈亲,例如在许多人在场的情况下喜欢粘着妈妈。在自闭症儿童那里,这种依恋关系很晚才会出现,有时干脆就没有。例如他们对爸爸妈妈的呼唤声音会听而不闻,以至家长开始会误以为他们孩子的听力育障碍。与此同时,自闭症儿童却往往发展出对于某些物品的依恋关系。
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行为训练
背景资料:
什么是社交?
社交就是建立社会或团体内共同认许的行为,及与别人相处的技巧。社交可以包括两方面:第一,能够建立正面的、社会接受的行为;第二,减少问题行为(即异常行为)的产生。
社交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一、增进与别人相处的技巧,包括学习认识自己、发展自主行为、处理人际关系等;二、提高儿童在其他学习范围中的能力;三、学习不应限于日常生活中的某段时间或某一节课,应在任何时间或进行任何活动时同时学习。
社交训练对儿童的作用
儿童恰当的社交表现能为别人重视、接纳,由此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素。同时,社交技巧亦有助自闭症人士适应成人生活,如:独立能力、工作能力及表现出责任感。
社交训练情景设置
A.提高接纳亲近的程度
1.与人接触:玩接触身体游戏,亲吻别人。
2.与物件接触:引导儿童把弄玩具。
3.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亲近:a)训练者观察儿童较容易与哪些人接触及接触身体的部位是哪些,然后让儿童慢慢适应,再逐渐接触不同的人及身体的不同部位。b)亦可观察儿童较容易接受什么物件,并由这些物件开始进行训练,当他完全接纳后,便逐渐让他接触至其他物体。
B.建立儿童适当地运用物件及身体的技巧
1.增强操作物件的技巧:摇木马、推车。
2.增强遵从简单的游戏规则的意识:轮候推车、叠积木、捉迷藏。
3.增强参与假想式游戏的能力:协助照顾洋娃娃的日常起居、假装手偶作对话、儿童自行扮演另一人物或物件(扮医生、扮树)或是演出简单的短剧。
4.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指示下协助成人做简单的工作(丢废纸),进而按口头、标志或文字批示完成一连串工作(收拾玩具、抹桌子、摆放食具等)
C.引发儿童社交沟通的能力:
1.营造儿童喜欢的环境,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在[摇动游戏]中,当儿童玩得兴奋时突然停止,待他提出要求后才继续摇动。
2.制造儿童需要别人协助的情景,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把儿童喜欢的食物放在很难拧开的瓶中,让他要求别人协助。
3.在游戏中轮流进行某活动:轮流寻找躲藏的人。
4.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他跟别人沟通的技巧:接听电话。
D.建立适当的社交反应:
1.以动作回应别人的要求:注视别人、在要求下亲吻别人。
2.用话语回应别人:能有礼地道谢。
3.明白别人的需要,并做出适当回应:知道别人感到寒冷便把衣服拿给他。
4.在游戏规则下回应别人:按规则轮候玩游戏。
5.能独立工作:a)在口头指示下,完成工作:按指示为他人丢废纸。b)在文字指示下,完成工作:按文字的指示完成某些项目,像[书屋]、[收拾玩具]等。
c)在环境提示下,完成工作:下课时便抹桌子、进膳前便放食具。
E.减少妨碍儿童发展的情形:
1.如果因为环境混乱以致儿童无法有效地学习,便须找出改善环境的方法,如:更清楚的视觉安排,让儿童明白环境对他的要求,以获得较佳学习效果。
2.如果改善了环境安排也不能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便要观察儿童感觉统合是否有问题,可咨询职业治疗师,共同商讨改善儿童因未能组织感觉刺激而妨碍学习的方法。
3.如果儿童因行为问题而妨碍学习,可参阅[处理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或与心理学家商讨解决方法。
F.减少因为环境转变而引起的问题:
1.可使用程序卡及时间表,让儿童清楚[看]到将会发生的事情或可预计的转变,以减少其不安。
2.如果儿童因为未能组织外界刺激而引起不安,便要先帮助儿童组织环境,当他明白环境的要求时,便能适应转变。
改善自闭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会理解能力,仅仅是解决方法的一部分。改善他们在不同情境中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也很重要。除了我们刚刚提到的方法外,下面的方法会有所帮助:
基于规则的社会性学习是最基本的。通过带有文字说明的图片或卡通画讨论各种社会性情境,对很多孩子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有方法训练,还要系统地提供解决不同社会性问题的例子。讨论处于这些情况之下,别人可能有哪些观点。对不同的假定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也会很有帮助。
在早期阶段,给予奖励是必要的。
强调“双赢”的重要性,通过协作来解决社会性冲突。帮助这些孩子练习将自己的需求说出来并解释给别人听。帮助他们思考别人可能需要什么。提供一些简单的可选择的办法,如轮流、寻求帮助、交换任务、再交换回来、交换伙伴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学龄孩子解决很多社会性问题。
视觉功能较好的孩子,可以从挂图或者口袋里的便携卡片中得到关于不同情况的提示。
找一个有责任心的成年人或青少年,让他们在现实活动中“保护”孩子,这样做也可以促进其技能的发展。这个保护者可以提醒孩子使用策略去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开始与其他孩子进行社会性互动,帮助他们将注意力维持在活动上,指出哪些情境可以使用先前学习到的策略或规则。最初可以使用视觉的、言语的或触觉的鼓励,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慢慢取消这些提示。
提供学习或练习游戏技能的机会。容易分心或信息超载的孩子,一般在小组或者一对一的游戏中表现较好。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最好参与不同的活动:较大的孩子参加益智性的,较小的孩子参加体育运动。不要太在乎找到“好朋友”,更重要的是在特定的游戏中找到特定的伙伴。
对于游戏的训练,最好是请一个有趣的、有责任心的、年龄稍大的孩子或十几岁的青少年,每周一至两个小时。作为协调者,他们可以提供结构化的互动,以及轮流和社会交流的模型。他们可能比同龄的孩子更耐心、更灵活,比成年人更有趣、更像同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