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档案
  • 机构级别:新手上路
  • 信用等级:

在线交谈: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热线:17839987727

快速报名,会有咨询师与您联系

学校评价(我要提问/点评)

  • 学校被点评: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资料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 学校浏览人次:
  • 加盟时间:2021年08月31日
最新动态

儿童自闭症有哪些表现

发布者:康复医师 发布时间:2021-09-16 来源:康复中心

孤独症儿童沟通障碍的主要表现

 交往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才能实现。沟通能力从功能上讲分为表达自己和理解别人。从方式上讲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孤独症儿童在运用任何形式(语言的或非语言的)表达自己或理解别人时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障碍。

不会运用语言沟通

语言发育障碍是孤独症儿童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孤独症儿童在语言的发育上与同龄的儿童相比都有迟滞的问题。他们的语言障碍有的人很轻(似乎什么都能够说).有的人很严重(什么都不会说),存在着个别化的差异,但共同的一点是都不会将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案例:一位完全没有语言的孩子的妈妈整天发愁如何让孩子哪怕说出一个简单的句子,一个能说出简单句子的孩子的妈妈却被孩子总是重复地鹦鹉学舌弄得一筹莫展。一个能够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的孩子的母亲却流着眼泪述说自己的尴尬和痛苦,因为孩子总是“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该说的时候不说、不该说的时候不停地说”。

具有特殊的语言障碍表现形式

与因听力障碍而失语的聋哑儿童和因发声器官损伤而有言语障碍的儿童不同,孤独症儿童既没有听力的问题也没有发声器官的问题。他们的语言/言语障碍是冈为他们不能够理解语言的功能(也就是为什么要说话),不能够运用语言与外界建立联系,或者说没有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动机。这就是为什么能够流利地背诵唐诗的孩子却小能够同答诸如“你叫什么名字”这样简单的问题。他们的语言和障碍特征主要表现在:

①在其他婴幼儿咿呀学语阶段,他们缺乏有意识的语言模仿。无意识的模仿能力有时很强.甚至只有模仿性的语言,被称为“鹦鹉式”或“回声式语言”。(例如:问“你叫什么名字?”——答“名字”)。

②有机械性的语言动作,如自言自语(有的能被人听出说什么,有的干脆听不出是在说什么),说与当时的情景没有关系的话,不断地重复同一个问题。

③人称代词(我、你、他等)混淆,很长时间(有些是终身)弄不清楚。(例如:问“你喜欢吃巧克力吗?”——答“你喜欢吃”)。

④语言的被动性很强。往往是在大人的反复督促下(或问话时)才说话;即使有简单的语言能力,也不主动用说话的方式表达自己(例如:拉着别人的于去拿一件他想要的东两)。

⑤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一点在高功能的孤独症患者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可以在一段(可能是很长的)时间里仅对某个话题感兴趣(例如:家里有人生病了,飞机时刻表,电话簿.汽车的牌照.等等),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遇见什么人都会执著地说这个话题,而不在意别人是否感兴趣。


不会运用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

语言只是人际间沟通和交流的手段之一,孤独症儿童除了不会运用语言/言语进行交流之外,在使用非语言的交流工具时也有明显的障碍。常见的非语言交流工具有表情、目光、手势、身体动作,孤独症儿童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也都很弱。

①孤独症儿童的面目表情比较呆板,喜怒哀乐的表达能力很差。

②目光对视的能力很差,说话时不看着对方的眼睛,而且总是在回避目光的接触。

③孤独症儿童几乎不会用手势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连“指一下”这样的动作有时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应用于交流(例如:当被问道“你想要哪一个”时,用手指一下想要的东两)。

④在身体动作方面,几乎所有的孤独症儿童都不会自动地学会适时地点头和摇头,更复杂的身体姿态表达就更闲难了。

注意到孤独症儿童在非语言交流方面也有障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家长已经很容易地理解为“我的孩子主要是不会说话,只要教他说话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对孩子非语言交流能力的观察和促进。对于很多孤独症的儿童来说,学会非语言交流的方式要比学会说话容易些,所以让孩子在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之前,非语言(如手势、身体动作等)方式可以给孩子提供表达的机会。

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行为训练 

背景资料:

什么是社交

社交就是建立社会或团体内共同认许的行为,及与别人相处的技巧。社交可以包括两方面:第一,能够建立正面的、社会接受的行为;第二,减少问题行为(即异常行为)的产生。

社交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一、增进与别人相处的技巧,包括学习认识自己、发展自主行为、处理人际关系等;二、提高儿童在其他学习范围中的能力;三、学习不应限于日常生活中的某段时间或某一节课,应在任何时间或进行任何活动时同时学习。

社交训练对儿童的作用

儿童恰当的社交表现能为别人重视、接纳,由此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素。同时,社交技巧亦有助自闭症人士适应成人生活,如:独立能力、工作能力及表现出责任感。

社交训练情景设置

A.提高接纳亲近的程度

1.与人接触:玩接触身体游戏,亲吻别人。

2.与物件接触:引导儿童把弄玩具。

3.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亲近:a)训练者观察儿童较容易与哪些人接触及接触身体的部位是哪些,然后让儿童慢慢适应,再逐渐接触不同的人及身体的不同部位。b)亦可观察儿童较容易接受什么物件,并由这些物件开始进行训练,当他完全接纳后,便逐渐让他接触至其他物体。

B.建立儿童适当地运用物件及身体的技巧

1.增强操作物件的技巧:摇木马、推车。

2.增强遵从简单的游戏规则的意识:轮候推车、叠积木、捉迷藏。

3.增强参与假想式游戏的能力:协助照顾洋娃娃的日常起居、假装手偶作对话、儿童自行扮演另一人物或物件(扮医生、扮树)或是演出简单的短剧。

4.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指示下协助成人做简单的工作(丢废纸),进而按口头、标志或文字批示完成一连串工作(收拾玩具、抹桌子、摆放食具等)


咨询电话

C.引发儿童社交沟通的能力:

1.营造儿童喜欢的环境,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在[摇动游戏]中,当儿童玩得兴奋时突然停止,待他提出要求后才继续摇动。

2.制造儿童需要别人协助的情景,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把儿童喜欢的食物放在很难拧开的瓶中,让他要求别人协助。

3.在游戏中轮流进行某活动:轮流寻找躲藏的人。

4.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他跟别人沟通的技巧:接听电话。

D.建立适当的社交反应:

1.以动作回应别人的要求:注视别人、在要求下亲吻别人。

2.用话语回应别人:能有礼地道谢。

3.明白别人的需要,并做出适当回应:知道别人感到寒冷便把衣服拿给他。

4.在游戏规则下回应别人:按规则轮候玩游戏。

5.能独立工作:a)在口头指示下,完成工作:按指示为他人丢废纸。b)在文字指示下,完成工作:按文字的指示完成某些项目,像[书屋]、[收拾玩具]等。

c)在环境提示下,完成工作:下课时便抹桌子、进膳前便放食具。

E.减少妨碍儿童发展的情形:

1.如果因为环境混乱以致儿童无法有效地学习,便须找出改善环境的方法,如:更清楚的视觉安排,让儿童明白环境对他的要求,以获得较佳学习效果。

2.如果改善了环境安排也不能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便要观察儿童感觉统合是否有问题,可咨询职业治疗师,共同商讨改善儿童因未能组织感觉刺激而妨碍学习的方法。

3.如果儿童因行为问题而妨碍学习,可参阅[处理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或与心理学家商讨解决方法。

F.减少因为环境转变而引起的问题:

1.可使用程序卡及时间表,让儿童清楚[看]到将会发生的事情或可预计的转变,以减少其不安。

2.如果儿童因为未能组织外界刺激而引起不安,便要先帮助儿童组织环境,当他明白环境的要求时,便能适应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