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档案
  • 机构级别:新手上路
  • 信用等级:

在线交谈: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热线:17839987727

快速报名,会有咨询师与您联系

学校评价(我要提问/点评)

  • 学校被点评: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资料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 学校浏览人次:
  • 加盟时间:2021年08月31日
实时资讯

0-6岁儿童的语言发展有什么规律

发布者:语言康复中心 发布时间:2021-09-24 来源:康复机构
点击查看大图

宝宝语言能力训练方法

1岁以内

宝宝来到这个世界,发出的第一种声音便是“哭”。长到2~3个月大时,宝宝能发出“咿咿啊啊”等声音。大部分宝宝到了8个月大左右,就开始喃喃自语,甚至还可发出一些单字。在此阶段,父母应怎样和宝宝进行交流呢?下面几点是有经验的“爸爸妈妈”们曾经使用过,而且效果非常不错的训练宝宝语言能力的方法。

1.通过眼睛启发宝宝说话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爸爸妈妈与自己的宝宝沟通时,首先要进行的就是眼光的交流。而宝宝通过爸爸妈妈的目光,聆听爸爸妈妈的声音,熟悉爸爸妈妈的表情,即可奠定对“说话”的了解和这种交流方式的认识。

2.生活中的一切皆语言

生活中出现的小鸟叫声、水流的哗哗声、汽车的嘟嘟声等,都可以让宝宝接触和感受更加广泛的语言题材。另外,父母还可以一边做家务一边和宝宝说话,不要让宝宝生活的环境太过安静,因为生活中的一切声音,对于宝宝来说都是最好的语言教材。

3.每次和宝宝接触,都要与宝宝说话

父母在与宝宝每一次的身体接触中,一定要与宝宝进行有声的交流,因为这样会让宝宝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听觉也会变得更加敏锐。父母在给宝宝喂饭、喂奶、换尿布、哄睡觉的过程中,都要养成积极和宝宝对话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宝宝的语言意识将有很大的益处。

4.积极响应宝宝的呀呀自语

宝宝呀呀学语,表明宝宝在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感觉。此时父母一定要积极的响应宝宝的这种声音,使宝宝更加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感觉。另外,父母在响应宝宝的这种声音时,可以一边和宝宝说话,一边抚摸着宝宝,以达到与宝宝交流的目的。

5.鼓励宝宝进行模仿

宝宝通常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如说鼓掌、挥挥手说“再见”等,父母可以利用宝宝这种爱模仿的特性,趁机教宝宝各种配合手势的单字,并经常练习,这样宝宝就可以马上记住了。

6.让宝宝与父母一起寻找目标

宝宝对于父母在做什么、说什么总是觉得很好奇,因此,父母可以让宝宝和自己往同样的方向去寻找目标,以达到让宝宝亲眼、亲耳确认从父母口中说出的与看到的是相同的事物,这样可以训练宝宝的辨识与联想能力。


1~2岁

1~2岁的宝宝多半已经会走路,相对也更加了解父母所说的意思,而且已经会说比较多的单字。从这个时期起,如果父母经常和宝宝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和丰富对话,宝宝将会更快的掌握一些简单的语言规律。下面是父母与宝宝交流时,应该掌握的几种方法:

1.教会宝宝正确发音

正确发音是语言交流的基础,如果发音不准确,宝宝和别人进行语言交流时就会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父母在训练宝宝语言能力的同时,首先应做到教宝宝正确发音。在具体的实践中,父母可先给宝宝示范正确的发音方法,最关键的是要让宝宝看见父母发音时的正确嘴型,并让宝宝仔细观察与模仿。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反复几次以后,宝宝就会试着发出正确的声音了。

2.教宝宝说句子

1岁以前,宝宝学的是“树”、“狗”等一些单字,1岁以后,宝宝会说长一点的句子了,如,“好大的树”、“一只小狗”等。父母可以在宝宝已经弄懂这些短句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新词汇来延伸连结出更长的句子,让宝宝练习比较复杂的句子。

3.说话时配合肢体语言

父母和宝宝说话时,可以配合肢体语言,来帮助宝宝准确和形象的理解父母所要表达的意思。如,用手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配合说话做一些相应的动作。这样,不但会增加说话的趣味性,而且还可以让宝宝更容易记住谈话的内容。

4.经常带宝宝外出

父母可以经常带着宝宝到公园去游玩,或者带宝宝外出散步。外出时,父母应结合相关的事物,教宝宝说一些相关的词和句子。虽然宝宝对于父母所说的一些事物,未必一下子就能马上记住,但让宝宝多接触更宽广的视野,对他今后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5.要有极大的耐性

1~2岁的宝宝对大人的话可能似懂非懂,而且自己能弄清楚的单字语言也十分有限,可这个年龄的宝宝偏偏又有非常强烈的表达欲望。因此,往往会造成宝宝表达不是很清楚,或说话语速非常的慢。此时,父母一定要很有耐性地等待宝宝把话说完、并让宝宝讲明白。相信父母的这种认可,会让宝宝找到更多的自信。也因如此,宝宝的语言能力自然就能得以迅速的提高。


2~3岁

2~3岁的宝宝已能说较多的单字了,但有时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些困难,此时,他可能会反复地说“那个”、“不是”等字句,爸爸妈妈可多用叙述及形容句教宝宝说话。

1.让宝宝多和别人交流

宝宝在学语言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宝宝说的话,只有自己的父母才能听懂,别人要知道宝宝说什么,还得通过父母的“翻译”。显然,这种情况不利于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宝宝不可能总是只跟父母交流。所以,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多多训练宝宝的发音,训练宝宝讲完整的句子,不要用幼儿式的语言和宝宝进行交流。

2.和宝宝说话时应多加描述

父母和宝宝说话,应尽量使用连结性的句子,当宝宝说“那个、那个”的时候,即使父母知道宝宝说的“那个”是指什么,也最好完整地回答宝宝:“是这颗糖吗?”“是床上的那只小猫吗?”争取引导宝宝说出:“对,是那只小猫”等连结性句子。父母和宝宝说话时应多加描述,不要拿“这个”让宝宝闭嘴。

3.说较长句子时应注意分段

和宝宝说较长句子时,应时刻注意宝宝能不能听懂,最好能配合明显易懂的动作,将句子分成几段,清楚地说给宝宝听,这样宝宝理解起来也才会更加容易。

4.经常给宝宝奖励

当宝宝自己说出较长句子,或说出新学会的词汇时,爸爸妈妈一定不要忘了给宝宝一个吻并且称赞他,然后再轻轻地重复一次,这样宝宝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表达是正确的,也才会更有兴致地说话。

5.把宝宝说的话画出来

为提高宝宝的语言兴趣,爸爸妈妈可将宝宝说出的句子或内容,用简单的画面表现出来,以此增强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宝宝不能接受语言信息怎么办?

心理学研究表明,宝宝在语言发展方面,理解先于表达,即宝宝听话、懂话比说话要早得多,如4个月的宝宝,成人亲切的话语会引起他愉快的情绪反应,报之以微笑和全身的活跃动作,甚至会引起他发音的反应。6~7个月的宝宝就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语句,如问:“妈妈在哪儿?”他会东张西望地寻找妈妈。这表明,宝宝在4~6个月就已经具备了接受语言的能力。

若宝宝在4~6个月不能接受语言信息,可能有以下两种原因:

1、宝宝的听觉有生理障碍。

2、教育问题。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宝宝太小,与其说话如对牛弹琴,忽视了利用周围的人

与物和宝宝交谈、说话;也有的爸爸妈妈重视对宝宝感觉和知觉的训练,却不注意运用日

常生活这一最直接最有效的活动给予宝宝语言信息的刺激。

那么,怎样帮助4~6个月的宝宝接受语言信息呢?

1、对因生理障碍而不能接受语言信息的宝宝,要及时观察,并对其听觉进行全方位的检

查,及早请医生诊治。

2、因教育上的问题,爸爸妈妈应尽早对宝宝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训练。

(1)经常不断地用语言向宝宝介绍周围环境中的人和物,如:指着灯说“这是灯”;吃饭时

拿着勺子说“这是勺子”;指着碗说“这是碗”。渐渐地宝宝就会理解这些话语的含义。

(2)经常向宝宝提出问题,引起其有意注意,然后再予以回答,加深印象,加快宝宝对语言的理解。如指着灯先问“这是什么?”然后再自答“这是灯”。

(3)在宝宝日常活动中伴以语言引导。例如:在逗宝宝玩耍时说:“宝宝拿住这个皮球”、

“宝宝拍拍手”;在宝宝穿袜子时说:“宝宝抬起脚来穿袜子”……这样使宝宝的动作与

相应的语言建立联系,并多次重复予以强化,宝宝会慢慢接受。 在爸爸妈妈和宝宝的经常“交谈”中,宝宝接受语言信息的能力会逐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