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级别:新手上路
- 信用等级:
咨询热线:17839987727
资料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 学校浏览人次:次
- 加盟时间:2021年08月31日
青岛孩子感统失调怎么办
“感统失调”帽子别乱套
近两年,“感统”一词频频出现,也成为家长们常挂在口边的名词。孩子只要有异,就会被冠以“感觉统合失调”(后简称感统失调)的帽子。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上周告诫:不要把什么都往感统里套,感统训练并不如想像中那么有效果。
家长盲目相信感统
近日,记者在广州某儿童智力培训中心见到孩子正在进行感统训练的邓妈妈,她对记者说:“我在电视、报纸上时常见到‘感统失调’这个词,症状在我孩子身上都有出现,所以我就带孩子来进行感统训练。”邹主任对此表示担忧,他说现在只要孩子出现“读书时颠倒字的位置”,“注意力稍不集中,多动不安”,“交往能力差”等其中一两样,不少家长就会把孩子与感统失调挂上钩。前往中山三院就诊的10个孩子中就有六七个曾经被家长认为是感统失调。邹主任说,不少家长以为孩子只要进行了感统训练,就会变得很乖,学习不困难。
感统理论未获普遍认可
邹主任介绍道,应该说,感统训练对存在触觉防御(表现为触摸十分敏感)、运动不协调、平衡力差等问题的孩子是有帮助的。但时至今天,感统理论及感统治疗在医学界和教育学界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种类繁多、原因各异的儿童行为问题绝非仅靠感统治疗就能见效的。事实证明,感统训练对于多动症、学习困难、交际不良等没有明显的疗效。
邹主任说,现代儿童由于缺乏自然游戏娱乐环境,很多孩子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上,因此的确容易引发身体协调能力差(表现为平衡力差,运动不协调等)问题,同时由于多数是个体性活动,因此孩子的交际能力、合作精神普遍欠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家长可以带他到公共场所里多走平衡木、多游泳、打球跑步或与其他孩子玩合作性游戏,这能使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充满活力。
不属于感统失调的症状?
中山三院儿童心理行为学专家发现,有超过一半能确诊为多动症、学习困难的孩子,曾在五花八门的机构被误诊为感统失调而浪费了治疗时间。
中山三院儿童心理行为学专家邹小兵副教授介绍,排除智力、学习方法、后天努力等因素,学习成绩仍是非常不理想,则有可能患上了学习困难症。学习障碍发病率2%~5%,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计算障碍等三大类,属于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存在不足,这类孩子在认知加工方面能力与众不同。
过半患儿曾被误诊“失调”
邹小兵发现,在他的科室确诊为多动症、学习困难的小孩有一半曾被诊断为此病,“感统失调是个筐,什么病都往里装”。“你的孩子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又多动不安?写字的时候会漏字,把数字颠倒着来写?走路容易不平衡,过分怕黑?”连续几个问题都答“是”,这个孩子就会被贴上“感觉系统失调”的标签。感统失调孩子的父母被推荐买全套的训练产品,经常要上培训中心使用平衡木、滑板车。几个疗程下来,孩子的效果参差不齐,效果差的孩子会被要求“加强训练”。这一幕在广州很多儿童智力培训中心时常上演,暑假期间更是人满为患,但是专家却对此表示担忧。邹小兵提醒,感统失调这一说法在学术界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用感统失调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动作不协调的状况,但对于多动症、学习困难等有精确诊疗方法的疾病效果十分有限。社会上“感统失调训练”泛滥,而这个名词已经被一些民间机构根植到部分老师、父母的观念中,这很容易掩盖孩子真正的病因,贻误治疗时机。他建议家长在孩子幼儿园时期就观察他在算术、写字方面的能力,如果发现异常最好到专业儿童心理科找医生进行咨询。
儿童触觉统合失调表现
触觉统合失调是儿童感统失调的重要表现,触觉统合失调的主要行为表现是:
①、触觉敏感型:易紧张,胆小怕事,不合群,孤僻,挑食偏食,害怕陌生环境,咬手指,爱哭,爱玩弄生殖器,脾气暴躁,不喜欢他人触摸,反应能力快。
触觉过度敏感
在五感中,触觉较多,所以触觉的学习也最重要。人类在胚胎时期,共有二层,内层发展为内脏,中层发展成骨骼肌肉,外层形成皮肤和脑神经细胞。由于皮肤和脑细胞同质,所以幼儿期的皮肤触觉非常敏感,婴幼儿期普遍怕人触摸,怕擦脸,洗澡,剪指键,换衣服,便是触觉敏感现象所造成的。随着年龄及接触面、活动面的增加,触觉的识别性加强,敏感度自然而然逐渐减少,触觉的成熟也因而增进了。但早产或人工生产的婴儿,由于出生时,触觉未受到特殊刺激,形成自我保护膜,使触觉的学习缓慢迟钝,有些小时候环境活动限制太多,触觉的学习也会严重不足,这便是处决敏感症形成的主要原因了。
触觉敏感孩子,怕别人触摸,因此神经质,容易惊慌、哭泣、害怕人多的地方,甚至会拒绝进入教室。这种孩子一般都较孤僻,喜欢独处,不爱团体游戏,并且会粘固定的人(妈妈、保姆或老师),脾气固执,容易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作有耐心和恒心的学习。
更严重的是由于嘴巴属于触觉敏感部位,所以幼儿会执着特定口味,变得跳食、偏食、厌食。由于喜欢吸吮手指头、奶嘴,甚至喜欢咬人,这些都是触觉敏感造成的现象。这些不但会造成幼儿生理的不健康,对心理成长和学习能力,也会发生严重的阻碍。感觉统合问题的改善,是要靠时间和耐心的,如果不能引导孩子自己操作训练,任何的矫治都会失败,因此改善感觉统合的失常,应着重游戏方法的设计,除了由专业人员引导,以突破幼儿的心理障碍外,家里和幼稚园都应该配合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引发孩子自我治疗的动机,才可以有效地改善孩子感官成熟不足及前庭网膜失调的现象。
②、触觉迟钝型:反应慢,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大脑分辨能力差,人情冷漠。
触觉训练,从孩子出生开始
家庭触觉训练,从孩子出生开始,方式大致有:
对孩子多爱抚多拥抱;
人工喂养时不要催促孩子“快吃!快吃!”或以紧张、焦虑的心情期待孩子快快吃完;
孩子洗澡后,用粗糙的毛巾擦干身体或用毛刷刷身;
用冰袋、热水袋慢慢接触孩子,用电吹风向孩子身体吹热风;
用大毛巾被把孩子卷起来,或把孩子放在两个棉垫之间,轻轻挤压,让孩子感觉身体的压力;
多让孩子在地板上爬行、打滚、翻跟头,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触;
鼓励孩子玩泥巴、石子和水;
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进行羊角球、袋鼠跳、游泳等活动。
以上这些触觉训练可以持续到孩子12岁。
我女儿刚刚1岁,是剖腹产和人工喂养。朋友告诉我要注意训练孩子的触觉,以防今后出现敏感、胆小、紧张等情绪或心理问题。是这样的吗?具体我该怎样做?
多数家长比较注意对孩子视觉、听觉等的训练,而往往忽视了触觉训练。其实触觉的发展对儿童心理、性格、情绪的发展至关重要。
正常孩子在出生时会经过产道的挤压,受到特殊的触觉刺激;喂养过程中,吸吮乳头、父母的爱抚、长大些后幼儿间的玩闹等,都是充分的触觉学习。但是,如果孩子是剖腹产、人工喂养、缺乏玩伴、早期活动限制过多等,就可能造成孩子触觉学习不足,出现触觉敏感问题,表现为:神经质,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爱哭,害怕人多的地方,甚至不愿上学。他们一般比较孤僻,不会交朋友;或者粘人、固执,没有耐心和恒心。如果嘴巴部位触觉过度敏感,还会出现爱吃手、咬指甲、咬嘴唇、甚至咬人或挑食、偏食、厌食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