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档案
  • 机构级别:新手上路
  • 信用等级:

在线交谈: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热线:17839987727

快速报名,会有咨询师与您联系

学校评价(我要提问/点评)

  • 学校被点评: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资料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 学校浏览人次:
  • 加盟时间:2021年08月31日
最新动态

成都儿童感统训练机构

发布者:康复中心 发布时间:2021-10-14 来源:康复医院

感统即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是美国爱尔丝博士(Anna Jean Ayres)于1972年提出的学说,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 例如妈妈拿起棍子,我马上闪躲,其实就是由于通过妈妈拿棍子的视觉讯息传入大脑,经过大脑整合,而马上做出闪躲的这一行为。 而感统训练是对儿童进行视、触、味、听、嗅、前庭觉、本体觉的训练


孩子出现哪些症状需要感统训练

1、不喜欢被人触摸或抚摩;常拒绝理发、洗头或洗脸;大热天也要穿长袖衣服。

2、不喜欢碰触某些粗糙的衣料或物品。

3、耍意外碰伤或流血时,自己常未察觉。经常碰撞淤血或碰伤;拿东西时,容易失手掉落。

4、需要父母特别多的抚摩;过分喜欢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一再地重复某个动作)。

5、害怕搭乘电梯;不喜欢玩秋千、跷跷板、旋转木马等。常有头晕或跌倒的感觉;怕上高处或跨越水沟;不喜欢被高举。

6、特别怕黑,在暗处经常不知所措而哭闹。

7、动作笨拙,活动中经常发生困难。不会自己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拿筷子、写字或绘画。或者虽然会做这些,但比同年龄的孩子慢很多。

8、分辨不出相似的图形或物品;不会玩拼图游戏。左右常混淆。常把数或字颠倒写,例如:把9写成6,把79写成97,把"朋友"写成"友朋"。经常迷路或迷失方向。

10、两三岁以后才会说话;有口吃或口齿不清的现象。有重听或语音分辨不清的现象。

11、上课特别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记忆力差,

12、个性孤僻、不合群,在团体中很难交到朋友。

13、常觉得自己很笨,容易遭受挫折,甚至会自我伤害。

14、个性顽固,容易冲动与人争吵;攻击性强,经常欺负别人。


感觉统合失调的矫练

当今多为独生子女,多数家长视为掌上明珠,过分保护,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伙伴少了,整天与成人接触,成人化的思维多,而缺乏童真。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熏陶,都易导致感统失调。

家长参与对儿童感觉统和训练的影响

专家发现: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对其子女参加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家长的态度与行为积极,其子女参加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就好,否则,不仅原有的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还会出现新的不良行为。故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给予指导,取得家长的配合是进行感觉统合训练获得理想效果的重要因素。

与家长沟通的步骤与内容

首先心理工作者对测试结果是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家长做结果解释,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是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及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并让家长知道孩子目前的情况与家长在孕育和养育孩子方面的方法不当有关。家长要多理解孩子,不要对孩子指责、埋怨、训斥,甚至打骂,否则孩子的症状不但得不到改善,而且还会因此产生心理障碍,造成“雪上加霜”的情况。其次,还要让家长知道:孩子的智力正常,感觉统合失调是功能性的,经过训练是能够恢复正常的。13岁以前是感觉统合失调矫正的最佳期,越早训练,效果越好。感觉统合训练不是重复教学、强化学习,而是避开教学和学习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训练,在愉快的情绪中促进身体和大脑之间的协调反应,帮助儿童的感觉运动向正常的方向发展。因此家长要把握时机让孩子参加训练。要有信心,有耐心帮助孩子,并保证一定数量和时间的训练。家长要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导,在家里开展一些初步的练习,比如教孩子拍皮球、跳绳,或者让孩子沿着地板的缝隙笔直地走,做平衡动作,这些活动能巩固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再次,家长要充实有关儿童心理发展和感觉统合方面的知识,遇到问题要及时与心理专家和指导教师联系。家长配合得如何对训练的效果至关重要。在前来参加训练的孩子中,老师注重与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长,在家里家长与子女既是亲子关系,又是伙伴的关系,将训练延伸到家庭,收得了较好的效果。

几种小游戏强化儿童感知

在没有快速见效的治疗方法之前,感觉统合的训练的确是不多的能够治疗儿童自闭症的方法,同时感觉统合的训练对于普通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等不良现象都有良好的纠正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小游戏。

1、滑板游戏

使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动作不协调等儿童。

训练目标:调整前庭机能、本体感机能、触觉敏感或迟钝。

训练方法:让孩子俯卧与滑板上,挺胸抬头,并拢双脚,从大滑梯上向下俯滑至地板上 这样来回滑行数十趟。这种滑板游戏有助于大脑机能协调发展。

2、吊缆游戏

使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视觉协调障碍的儿童。

训练目标:调整前庭机能、视觉协调等。

训练方法:让孩子俯卧于吊缆上,训练师将其前后、左右晃动。孩子对这种游戏适宜过后进行旋转运动,其强度和时间,应根据孩子的具体反应而定。


3、蹦蹦床游戏

使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身体不协调等。

训练目标:调整前庭感.本体感觉.手眼协调机能。

训练方法:训练师或家长握住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在蹦蹦床上跳跃起来,跳的同时配合着口令.音乐,增加孩子跳跃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在跳跃的基础上变换花样,比如,跳跃+接球,跳跃+投球入网。训练师或家长应当配合表情或形体奖励,以激发孩子的信心和兴趣。

4、走线游戏

适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学习障碍者。

训练目标:调整平衡觉.本体感觉等。

训练方法:在地上划一条直线或波浪型曲线,让孩子踩着行走,足尖对着足跟,双臂向 两侧伸直,抬头看前方。

感统训练课程亮点:
针对儿童发展情况,个性化制定教学方案
适用对象:
适用于2~12岁需要提升感统能力的儿童
学习目标:
提升感统能力,达到同龄人或高于同龄人水平
课程内容:
针对2~12岁的J L童进行感统训练,提升感统能力。
个别化游戏课:一对一高频率、高密度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模仿能力、听指令能力、命名能力、视知觉能力、语言互动能力。
综合游戏课:通过韵律操、主题音乐游戏、手指操、手工作业等环节分别训练孩子的模仿能力、听辨能力、节奏感、精细能力、手眼协调和双手配合度以及分享、自理能力。
运动游戏课:运动及感统游戏,增强孩子身体素质,锻炼力量、协调性、平衡性,纠正不良姿势,强化指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