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级别:新手上路
- 信用等级:
咨询热线:17839987727
资料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 学校浏览人次:次
- 加盟时间:2021年08月31日
晋江哪里有儿童语言训练机构
“语言发育迟缓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语言发育迟缓是儿童语言障碍的一种主要类型。学龄前期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患病率高达5%~8%,若未经任何治疗,有40%~60%将持续存在至学龄期,导致阅读技能和识字能力受损,并伴发行为问题和社会行为受损。因此,早期发现语言发育障碍迟缓并进行早期干预,可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儿童的言语障碍有哪些特点
言语发展,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生活环境以及教育学习条件密切相关,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发育的特征。儿童由于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儿童临床上常见的言语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缄默不语:原先具有正常的言语能力,由于精神障碍而表现沉默不语,对任何人的询问均不回答,不与别人交往谈话。常见于儿童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孤独症、癔症性缄默。癔症性缄默往往是失声,多为一过性缄默,在学龄前儿童较少见。部分儿童可能是由于与家庭成员不和及对立情绪,虽生活相处,但闭口不与对方交谈,这种情况其本质不属于缄默症。
(2)持续言语:患儿持久地重复别人对他所讲的话。常见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病。
(3)模仿言语:象回声一样,患儿重复别人对他所讲的话。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儿童孤独症或抽动一秽语综合征。
(4)语音、语调特异变化:患儿原先言语正常,起病后语音语调或节律发生特异性变化,令人难以听懂,持续反复出现,并非调皮开玩笑的表现。常见于儿童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孤独症。
(5)言语不连贯:一般5-6岁儿童可以连贯地表述言语,连贯性言语的发展是思维逻辑发展的重要环节。言语不连贯l儿说话词句之间互不相关,缺乏意义上的联系,所说的内容!别人无法理解。常见于儿童精神分裂症和急性器质性脑病。
(6)其他言语障碍:在儿童期还有语音不清、口吃、言语延迟、选择性缄默等常见的言语异常形式。
儿童发音不准的原因分析
语言是一种互动的学习活动 . 任何语言发展都是由简入繁 , 由易到难 。
一般来说 , 孩子一岁以前能叫爸爸 , 妈妈或牙牙学语 . 二岁左右 , 发音虽然不正确 , 但已能说简单的词汇 , 短句亦逐渐出现 , 例如“回家”“要喝水” . 三岁时 , 汉语拼音大部分的音已能发出 , 只有个别的音发不准 . 另外 , 汉语四声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发展程序 , 这四声的练习约在二岁时就应完成学习 .
根据发上分析 , 若孩子三岁还无法说简单短句 , 四声发音仍维持在音调的一声阶段 , 父母就应提高警觉 , 应检查幼儿是否有听障 , 或有构音方面的问题 , 及时帮助他发展正确的语言能力 .
一般儿童语音不清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 一是 ” 能否听得全 ”; 二是 ” 能否讲得全 ”。
儿童听力正常与否可进行简易测试 : 作用两个相近的发音问他 , 如声音相同 , 就点头 , 不同就摇头 . 例如让他辨别“床”“船”的发音同不同,就很容易了解其是否能分辨得清楚。
如果“听”没有没有问题,儿童发音与否就在于其构音能力的好坏。构音问题与大脑感觉动作功能之发展有关。因为感觉动作功能操纵着发音器官,包括胸腔、腹腔、声带的动作及下腭的辅助,舌头、牙齿、嘴唇之间的配合。这些部位若配合不正确,不灵活,发音就无法清楚。
我们发现所有婴儿开始说话时都不是很清楚的,但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随着“感觉动作功能”控制的发音器官(口、齿、舌、唇)彼此配合也日益灵活,发音也就日趋清楚了。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家长把儿童不会讲话或语音不清的原因归结于舌系带太短,其实所谓的大舌头的小孩子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舌头就会变得较为灵活,可见其说话不清楚并非舌头大,而是操纵舌头的能力不良所致。
事实上,如果发现儿童将舌头伸出嘴唇外缘,舌头呈现鸡心状,舌尖凹陷时,才算是舌系带过短或太紧,这种情况才可能会影响到舌头的操纵。此种现象应经由医生诊断后,再决定是否需要做手术治疗。
不少人舌系带也不见得长,但发音方式和构音能力却不差。同时,并非长舌的人就会讲话讲得很好。由此可见舌系带若非过短,也不一定非动手术不可,若有发音不良,讲话不清的现象,应属大脑感觉动作能力发展不够成熟,以致无法适当操作发音器官的缘故,解决的途径也应从这些方面入手。
对自闭症儿童发语音指令应该怎么做?
所谓“语言指令”就是把教自闭症儿童的具体内容〈已经做好任务或步骤分解〉用语言的形式说出来,期望自闭症儿童能够根据语言做出相应的反应,实际上是理解语言并且听从指令的过程。如,动作模仿的指令是“这样做”,而指令物品、卡片的指令是“指、、、〈名称〉”,配对的指令是“把一样的放在一起”等。由于具体的内容不同,而采用的不同语言指令。
现在就说一说发出语言指令应该注意一些事项:
(1)指令的难度:
我们知道表达同样或相近的意思可以采用不同的句子形式,但是这些句子在字数上有多有少,在程度上有轻有重,在理解上有难有易之分。按照指令的难易程度可以分为一步性指令和复杂性指令。
一步性指令指用来发出指令的句子只包含一个动词,即只要求孩子做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的内容。例如:指、走、拿、关、开、给、伸手等比较简单的只涉及身体某一部位动作的指令。此外还有跑、跳、蹲下、起来、坐下、弯腰、翻滚等比较复杂的涉及身体多个部位动作的指令。动词和其他的句子成分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难易程度不同的一步性指令。
复杂性指令一般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一般都应是相互关联的几层意思,理解起来相对困难,不对此指令做具体的论述,因为对于小年龄的孤独症儿童尤其是没有经过任何特殊教育训练的孩子主要是能够理解一步性指令即简单的指令。
(2)指令的一致性:
正如上面所说的一个意思可以用几个相似的句子表达。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在和孩子说话时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时,说出一句话后,发现孩子没有反应或做错了,再说的时候就变换形式,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就象上文所举的“起来”的例子,说“起来”孩子没有做,就说“你快点起来”,孩子还没有做,就说“你还不起来,妈妈就不高兴了!”或“你再不起来,妈妈就生气了!”也许这位母亲认为自己说的是一个意思,而且一句话比一句话有力度,或许她并未留意自己怎么说的,认为这样孩子就应该能做到了。家长就是没有想到孩子要理解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也就是说孩子一次要对自己根本不理解的几句话做出反应,难度自然就增加了。孩子大概会越来越糊涂,更加不知道要做什么了。因此父母发指令时一定要保持指令前后一致,要知道指令就是目前要教孩子学习的内容。当确实已经掌握了,再教其相同但形式类似的句子,这时候就可以用已经理解的句子提示孩子新的句子和学过的是一个意思(语言提示)。
(3)指令难度的提高和降低
当孩子已经能够很好地(但不一定完全)理解了一个指令,就要想到增加指令的难度,即进行下一个步骤的训练。否则如果孩子一直停留在原来的那个步骤上,孩子就会感到厌烦,而且孩子也不会向下一个步骤发展。上文说过指令的发出要保持一致性,但是当孩子已经掌握某一指令后,就可以在同一步骤内做难度的提高,如果孩子能够很好地完成“起来”的指令,就可以教“你快点起来”了。这实际在教孩子理解“快点”的意思。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随时随地注意提高和降低指令的难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遇到新的情况,就是对孩子的水平了解的多么彻底、多么深入,也有预料不到的情况发生。因为以前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只能采取尝试的办法,然后根据孩子的反应决定如何修正指令的难度;另一方面,在一对一教学中,似乎也不能完全确切地计划好孩子什么时候能够掌握一个指令,掌握到什么程度,因此当孩子的表现确实证明他/她已经掌握了这一指令就马上想到提高指令的难度。提高难度是为了促使孩子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而降低难度是为了使孩子能够独立地或着辅助下比较容易地完成指令。要做到这一点,家长要时刻有这样的意识,希望家长在操作中注意培养。
(4)发出指令的次数
在刚刚发出一个指令的训练时,确信自闭症儿童确实完全做不到,可以只发一次指令,在辅助孩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重复指令,以增强孩子对指令的理解;随着操作的进行,一般要给孩子两次机会(延时辅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发出相应的指令,等待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给予奖励;如果孩子做出错误的反应或无反应,终止此次操作;重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次发出指令,等待孩子的反应,如果正确,给予奖励,如果错误反应或者无反应,终止此次操作;第三次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发出第三次指令,立即给予辅助,帮助孩子完成此次操作,而不是一直重复指令。一般把上述过程看成一次完整的操作。重复此操作过程,直到孩子学会。
言语开发课程
教学对象:存在口肌及构音发展障碍,需进行干预训练的2-6岁儿童课程模式: 30分钟一对一
教学原理:言语听觉科学、口部运动治疗学
课程内容:①下颌、唇、和部运动功能训练;②气息训练;③20组音系开发④提升儿童气息,促进言语发展
课程效果:①提高儿童口部运动功能,使儿童口腔肌能正常化②掌握20组音系发音③促进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