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档案
  • 机构级别:新手上路
  • 信用等级:

咨询热线:17839987727

快速报名,会有咨询师与您联系

学校评价(我要提问/点评)

  • 学校被点评: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资料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 学校浏览人次:
  • 加盟时间:2021年09月11日
最新动态

北京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专业机构

发布者:康复中心 发布时间:2022-07-25 来源:康复中心

什么是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是儿童语言障碍的一种主要类型,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临床上比正常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进步缓慢、在运用语言方面较同龄儿童显着落后、不能理解或说出与同龄儿童相应水平的语言——即儿童的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明显落后于相应年龄所应达到的标准时,都称他们为语言发育迟缓儿童。


别让“咬舌头”影响孩子发育

很多孩子幼儿时期说话发音不准确,有的家长以为是孩子娇气,不当回事。等孩子上了学,朗读课文受到影响,英语发音也不准,家长就会为此很着急。其实,孩子发音不准是舌系带过短造成的,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咬舌头"。那么,舌系带过短究竟是怎么回事?能否治疗?带着家长朋友的疑惑,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口腔专家吴迪医师。

舌系带过短导致发音不清吴大夫说,舌系带过短是一种先天畸形,但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长若观察孩子舌尖时,发现孩子舌尖出现倒“V”型凹陷(正常者则无凹陷),舌头上抬受限或孩子存有发音障碍,一些拼音总是发不清、发不准的话,那么家长最好及早带孩子来正规医院接受大夫的临床诊断,待确诊后及时治疗。

吴大夫介绍,婴幼儿说话不清主要是舌系带过短引起的,言语活动是个复杂的过程:大脑中枢声带、舌、上下嘴唇以及下颌都会参与其中,这其中舌的位置及形态改变对言语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若舌系带过短,舌头前伸、向上卷,将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口腔活动,因此宝宝发舌腭音和卷舌音(如:l、r、s、z)受限,造成孩子说话不清或英语发音不准。

舌系带过短会造成其他不良症状舌系带过短不但会造成语言障碍,也会引起其他诸如溃疡及营养不良等病症,所以家长不可掉以轻心。吴大夫说,若舌系带短,宝宝舌头前伸,则系带与下切牙摩擦的几率大大增加,便极易患溃疡。此外,一旦舌头运动不灵活,将直接影响到宝宝的进食,引发宝宝营养不良,而出生不久的宝宝,家长则更要留心观察宝宝进食情况。因为一旦宝宝舌头不能正常活动,其吸吮能力便受影响,表现为吸奶无力,吸不到足够奶水,致使自身营养不足。

舌系带延长手术可治疗“咬舌头”

对于此病,医生建议采用医学上所称的“舌系带延长术”,此手术属于门诊手术,即在局部麻醉下将过短的舌系带切断,这样就可以使孩子的舌系带延长了。手术安全性大,无后遗症,患者若配合,十分钟便可完成,无需住院,手术也能避免损伤颌下腺导管及开口处的乳头,术后出血少的婴儿甚至不用缝线,一般两三天就可完全恢复正常。

专家建议:1周岁时手术为最佳治疗时期1.孩子如果需要做这种手术,最佳时期是在1周岁时为宜。因为此时的舌系带还较薄,手术之后伤口出血会少一些,伤口愈合的也会快一些,伤口处无疤痕,孩子受到的痛苦较小,术后的治疗效果会更好,而随着年龄增长,舌系带的过短将会影响孩子牙齿和语言发育,发音不准,吐字困难。

2.此类手术通过传统舌系带延长手术完全可以很成功地解除症状,有的家长道听途说的激光手术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况且由于患者年龄普遍较低,口腔部尤其舌头较爱动,不易控制,这也极有可能在激光治疗中损伤口腔内其他的部位。


不开口都是父母的错,这些妙招让宝宝开口说话

想必每当自己的宝宝喊出第一声“妈妈”“爸爸”的时候,每对父母的内心都是激动的,因为我的宝宝终于要开口说话了。看似成长过程中一个普通的阶段,其实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说话是孩子开始与社会交流的第一课。所以对每个宝宝来说都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些宝宝学说话的实用办法。

在宝宝0-5个月的时候,语言发育基本停留在“听”的阶段,他喜欢妈妈的声音,父母需要多跟宝宝说话,在他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时,及时给予回应。

等宝宝6个月以后,他看着妈妈的笑脸,可能发出“嗷嗷、诺诺”等牙牙学语的声音,父母可以微笑着模仿宝宝的声音,往往会激发他更大说的兴趣。同时,在平时换尿布、吃奶、穿衣服时,都及时跟宝宝交流告诉他要做什么了。

8-12个月的宝宝,对讲话的注意力提高,对一些简单的语言命令也有反应。他可能含混的说出一些变调音,因为他还在努力适应不同音调的变化。下面这些很重要:

1、说“爸爸和妈妈”

从6个月开始,有些宝宝就能发出粑粑、麻麻的音调,刚开始他没有把真实的你和词语联系,所以多指着自己说“妈妈,这是妈妈”,当他叫出第一声,你一定要及时回应。

2、摇头表示“不”

在宝宝7-8个月以后,对一些简单指令会反应,比如宝宝抓妈妈的眼镜,妈妈摇头表示不,拨开宝宝的小手。宝宝也会逐渐学会摇头这类简单动作。

3、用唯一的词表示同一个事物

比如今天说“猫咪”,明天说“咪咪”,这个阶段,最好用固定的、唯一的词表达同一个物品。避免宝宝产生混淆。

4、指认生活物品+实物卡的帮助

指认生活中常见的桌子、沙发、鱼缸等,在8个月以后就可以尝试给宝宝看实物卡,一般可能到10个月左右他才能指认某些熟悉的物品。认物卡片要坚定地用实物,不要那些卡通的变形的萌化的,就是纯照片认物。这样方便宝宝联系生活,理解更容易。

5、讲故事当然少不了

宝宝对绘本的专注力并不强,1岁以前主要选择撕不烂的布书、圆角环保的纸板书等,他感兴趣的时候就翻一翻,并不强调完整的听完一个故事。


1岁以后,宝宝似乎突然就理解你说的每句话了。你说要吃午饭,他就端着碗跑去餐桌。你说要找鞋子,他就帮你拿来了。他的理解能力远超过他能说的了。这时候的宝宝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

1、说的慢一点,别说生僻词

父母在和宝宝交流时,尽量慢一点。根据他的听觉能力遣词造句,多说他熟悉的词汇和句子,不熟悉的新鲜词,语速慢。比如“宝宝想要吃甜-甜-圈吗”。

2、尽量不说儿语,多说短句子

不用刻意像唱歌那样吊着嗓子说话,也不用说“糖糖、小鞋鞋”。尽量用简单字词和短句子交流,便于宝宝理解和重复练习。

3、发音准确,吐词清楚

宝宝1岁左右说的话,基本上只有长期带他的父母听得懂,别人很难听清他的话。他们的舌头口型正在适应巨大的词汇库,父母一定要用标准的发音来交流、示范。

4、动作和词语结合起来

到了1岁半以后,宝宝走路很好,也能跑跳。在玩球时说“踢足球”,在上台阶时候说“抬脚”,这有助于他将动作和词语联系理解。

5、指认生活中的物品

这一方法其实适用于所有的阶段,随时给宝宝指认他感兴趣的物品。

2岁大的宝宝不仅能明白你对他讲的大部分内容,词汇量也在飞速扩充,这一年中,他逐渐从2-3个词组成的句子(喝果汁、妈妈,要饼干)跃升至4个、5个或6个词组成的句子(球在哪里,爸爸?娃娃坐在我的腿上),他还开始会使用代词,虽然经常用错。但是宝宝的词汇积累是不均衡的,所以不用纠结跟别人家的宝宝比较。


对于2岁的宝宝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1、给出包含2-3个要求的指令

比如“去房间里,把泰迪熊和小狗拿来”,通过复杂的指令提高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2、随时指认生活的常见物品和图片

无论是在家、外出,比如看到“斑马线、红绿灯、公共厕所、雕塑”等任何物品,随时指认,并简单的给宝宝说明这个物品是用来干什么的,以便于他理解。

3、说名字、年龄和性别

一问一答,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你是男孩还是女孩?让他在问答中熟悉自己的信息,熟练以后再以这个方法训练,爸爸妈妈的名字。

4、代词(你我他)的使用

很多宝宝在代词这一块是模糊的。比如妈妈说“你要玩具吗”宝宝回答“你不要玩具”。所以在最初建议都使用第三人称。换个问法“宝宝要玩具吗”,他会回答“宝宝不要玩具”。在他熟悉这种说法之后,再说清楚,自己就是“我”对方是“你”。这一点要完全理解可能需要一定时间。

5、结合场景理解对立或相反的词语(上下,里面外面)

在平时和宝宝交流中,有意识的在适用情景中说清这些词的关系。比如“宝宝在帐篷里面”“爸爸在帐篷外面”,方位词数量词都可以这么教。

6、读书讲故事丰富词汇量

不用上任何语法课,宝宝在上学前就通过聆听和时间掌握很多基本语法规则。保持每天继续给宝宝讲故事吧,让他重复某些语句,或是提个小问题。“小猫在河边遇见了……”“小猫在河边遇见小狗”。


课程简介:

课程模式: 30分钟一对一教学原理:大脑神经科学
课程内容:通过63种感统训练器具改善儿童感觉失调问题,提升儿童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身体协调、 手眼协调等身体动作技能等,促进孩子身体及大脑神经全面发展。
课程效果:①改善儿童的注意力,学习力.②改善儿童感统失调问题③促进儿大、小肌肉能力发展④提升儿童气息,促进言语发展
课程教具: 63种专业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及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