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级别:新手上路
- 信用等级:
咨询热线:17839987727
资料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 学校浏览人次:次
- 加盟时间:2021年09月11日
孤独症儿童的交往障碍有哪些
孤独症儿童的交往障碍有哪些?
顾名思义,自闭症首先是一种社会交往的障碍。以下我们就对自闭症儿童在社交方面的障碍作一些描述,并对其可能的原因作些简单的分析。一、不能进行社会交往自闭症儿童因其缺乏社会兴趣,对熟悉与不熟悉的人往往不加区别地表现出冷漠。例如,与正常发展的幼儿喜欢经常看人不一样,自闭症儿童对别人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经常是不屑一顾。没有9眼光的接触是自闭症儿童的一大特征。自闭症儿童不仅对别人的眼光神态不加注意,而且对别人的声音也不感兴趣。有时候自闭症儿童与别人同处一室,他们可以很长时间对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毫不在意,而停留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有些自闭症儿童偶尔也会看大人。但即使这些儿童往往也只是用眼光或动作来要求大人帮他们取得所要的东西。这种眼光接触纯粹是工具性与机械性的。至于在正常发展的幼儿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用眼光接触来得到大人的关注,表达自己的高兴与否等等的感受,在自闭症儿童那里是极为罕见的。
待其长大成人时,自闭症者多半会保留这种感情交流和社会行为交流方面的困难。其结果是他们不能与他人沟通感情,不能理解并往往也不能遵从社会通用的习俗规矩。他们只按照自己喜欢的标准行事,而不懂他人的反应和社会的后果。自闭症患者有时也会做一些表面上似乎是合乎礼节的事,如见人打招呼。但这种行为往往是刻板的机械的,而不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和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由此带来的对他们自己和周围人们的问题和困难,是不难想象的。
一、感情和社会互动方面的困难
一般儿童到了两三岁时就有了感情的意识。他们不仅能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情,更重要的是能懂得他人特别是父母的许多感情。比如妈妈高兴时孩子也会笑,而妈妈生气时孩子常常会去注视她。自闭症孩子在这一方面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困难。他们很不容易去理解他人的面部表情,不会“察言观色”。因此他们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社会上或公众场合往往是困难重重。对于这种自闭症孩子不能理解他人面部表情的现象,学术界有人认为是与自闭症孩子视觉方面的缺陷有关,也有人将之归咎于自闭症儿童的认知与情感能力的障碍。
有的自闭症儿童在必须有人帮助才能得到其所要东西(例如要人帮助去打开一罐饮料)酌时候,往往会只牵大人的手以使之接触到该东西,但同时却没有任何目光接触。正常发展的儿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多会用手指点以表达要帮助的意思。这基本上是一种不教自会的本能。而在自闭症儿童那里,这种用手指点以表达要求帮助的动作,要不就是很晚才慢慢发展出一些,要不就是干脆没有。
这些特征反映了自闭症儿童也许在对他人心灵解读的能力方面,有着严重的缺陷。所谓对他人心灵的解读能力(rIheoryofMind),指的是正常人所具有的对他人思维和愿望的某种理解。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孩子到了4岁左右一般就会初步具有这种能力。但是,大量实验表明,自闭症儿童在对他人心灵的解读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缺陷。以上所提到的自闭症儿童在感情和社会互动方面的种种困‘难,也很可能是由此而生。
二、依恋关系的缺乏和寻求帮助方面的特点
正常发展的儿童到了六个月以后会逐渐发展起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依恋感。尽管在不同儿童那里这种依恋关系的表现及其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但一般趋势是孩子都与家长特别是妈妈亲,例如在许多人在场的情况下喜欢粘着妈妈。在自闭症儿童那里,这种依恋关系很晚才会出现,有时干脆就没有。例如他们对爸爸妈妈的呼唤声音会听而不闻,以至家长开始会误以为他们孩子的听力育障碍。与此同时,自闭症儿童却往往发展出对于某些物品的依恋关系。
孤独症儿童人际发展活动——隧道游戏
活动重点
增强孤独症儿童视觉参照力。
增强孤独症儿童情绪协调。
摘要:
我们在好几年前偶然产生利用布制隧道的想法。我们在一家店里看到一个六呎长的可拆卸式隧道,马上灵感一现,觉得可以好好利用这种隧道来进行游戏,我们发现,对于年幼自闭症儿童来说,隧道是项不可或缺的物品,因为他们根本不会专注于他们的父母,或是参照他人的情绪,即使没有安全感也无所谓。这项练习可以迅速增加年幼孩童的视觉参照力,以及其情绪依赖性的程度,还有与其周遭成人的协调性。
参与者:
一般来说,需要两位教练和一位孩童。其中一位教练必须是新手情绪上依赖的对象。
准备工作:
你需要一个五、六呎长的可拆卸式布质隧道。
教练指导:
这个活动共有四个步骤:
步骤一
一位教练要站在隧道的出口处,另外一位要牵着孩童的手,温柔地将孩童带至隧道入口处。如果孩童拒绝进入隧道,先用手肘稍微轻推他,但是如果他真的不想进去,绝对不要强迫他进去。
步骤二
一旦孩童进入隧道,『入口教练』要马上离开孩童的视线范围,不过要确保孩童知道他不能爬回入口,你或许可以将入口处稍微提高,以便明确向孩童表示,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必须向前爬才行;『出口教练』要在隧道出口处一下子出现,一下子消失,要让孩童在隧道爬行时,可以注意到他的出现和消失。
步骤三
如果要增加点刺激感,『出口教练』可以移至隧道的外部,并且轻轻前后摇动隧道,让孩童感觉像是在游乐场玩一样,要是你注意到这个举动会让孩童想在隧道里待久一点的话,你要马上停止,尽管这个游戏对孩童不会有伤害,但是教练可能会因此感到无聊。
步骤四
当孩童靠近隧道出口的时候,『出口教练』应该要在窥看的同时,做些可笑的表情,和加强语气的音效。当孩童爬出隧道时,教练应该要抱起孩童,面对面的抱着他,然后迅速进行下一个刺激的活动,我们一般都会加上一个『桌面行走』的活动,举例来说,教练马上将孩童就近置于一张坚固的长桌上,然后移到桌子的另外一头,『入口教练』则当孩童的『看护者』,在孩童后面走着,但是不可以碰到孩童,孩童这时候则走到桌子的另一头,投入『出口教练』的怀抱里。我们发现,孩童会全神贯注地注意桌子末端的成人。
变化:
在后面的活动里隧道还有许多用处。教练可以将隧道直立,进入隧道里,然后玩『躲猫猫』游戏,就像真人弹跳玩偶箱一样。学徒也可以利用隧道作为进入俱乐部会所的通道。我们强烈地建议你购买一个隧道,尤其是当你的孩童还未达就学年龄。
难题及良机:
有时候孩童会自愿『困』在隧道中间,拒绝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采取好几种方法。因为隧道是可拆卸的,所以可以缩短隧道的长度;我们可以提高其中一端,让隧道倾斜,如此可以『暗示』孩童该出来了;最后,我们可以用稍微强一点的力量摇晃隧道,因为孩童可能会因此决定,他如果继续爬完隧道的话,会觉得比较舒服。经过几次的试验后,就不会再有这种情况的问题了。
孤独症儿童的本质缺陷是社会性障碍
孤独症儿童的本质缺陷是社会性障碍,一切康复训练的重点、难点、核心、目标皆是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而孤独症儿童因为其先天遗传的原因,决定了其后天社会性发展的过程、速度和终级水平,与常态儿童既有相同,也有所区别。主要区别为:
第一,社会性来源于先天生物因素和后天教育因素,孤独症儿童因为生物因素的缺陷,决定了必须有十倍、甚至百倍于常态儿童的后天教育因素的补偿。
第二,先天遗传的缺陷,决定了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最终水平与常人有所差距,无论在情感、认知、动机或者行为方面,孤独症儿童最终会保留自己的特点。
第三,因为孤独症儿童的交往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等,延长了其社会性教育历程,增加了其难度。
第四,正常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出了主动性,而孤独症儿童恰好顽固拒绝社会化,使这一过程极其被动。
第五,社会性是在人际关系中发展起来的,正常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依托于家庭关系、同伴关系及社会关系中,而在孤独症儿童这里,同伴关系、社会关系基本无法发挥其作用,因而,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教育和发展主要依靠家庭关系。
自世界诊断首例孤独症以来,教育干预一直就是促进孤独症患者社会性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家长、教师、医生公认的唯一途径。从世界和我国的孤独症康复教育的历史和现实看,患者的康复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训练的质量,教育得当,患者成年以后有望达到社会生活自理,甚至有望实现社会生活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