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档案
  • 机构级别:新手上路
  • 信用等级:

咨询热线:17839987727

快速报名,会有咨询师与您联系

学校评价(我要提问/点评)

  • 学校被点评: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资料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 学校浏览人次:
  • 加盟时间:2021年09月11日
实时资讯

儿童自闭症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者:康复中心 发布时间:2022-08-16 来源:康复中心
点击查看大图


如何培养孤独症儿童的交往?

孤独症儿童大多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和愿望,缺乏通过他人获得某种物品或获得快乐的动机。那么,如何培养孤独症儿童的交往?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对物和人的认识。人兴趣才会产生某种需要,从而引发一种动机。因此培养儿童对物对人对活动的兴趣,使其产生某种需要,从而引发孩子们的交往愿望。

引发满足需要的动机是培养孤独症儿童交往愿望的主要策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引导儿童玩各种玩具,如积木、玩具车、滑板等。

在专项课动手中,引导孩子们用积木搭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或是进行拼板、穿珠的比赛,让孩子们在快乐游戏中,缩短对物的距离、增强对物的兴趣。从而增强孩子们的交往愿望。

二、通过集体游戏缩小与人的距离,接纳身体的接触、接纳别人的亲近。

专项课每天都设有游戏的课程。首先是亲子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安全感。如“找妈妈、推小车、找老师等”使他们在熟悉的场景中体会与他人的关系。逐渐地过渡到集体游戏,使孩子在快乐中熟悉游戏的规则,领悟交往的原则。

三、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儿童去参加各种活动的兴趣。

我们在十一月举行了冬季律动会,让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各方面能力提高的同时增加儿童的交往愿望。

四、恰当运用各种奖励手段去培养儿童为获得奖励去完成他人指令的动机。

在孤独症儿童身上,如果没有正确的社会交往干预,孩子除了会与普通儿童一样出现一些问题,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问题。我们要在仔细地认清原因之后,寻找解决之道,切不可盲目地训练,盲从地治疗,让孩子会听简单的指令,认知一些图片,背几首歌谣,并不真正地成长。

如何培养孤独症儿童的交往?

综上所述,相信您对此已有所了解。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能关注世界,能理解别人简单的意图,能独立或半独立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去生活。

孩子确诊为孤独症后,大多数家长都积极的寻医问药,但是相当多的家长缺乏耐心,急于求成,要求治疗医生和训练机构在短期内就让自己的孩子完全康复,但孤独症是一个慢性过程,其治疗与培训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家庭训练十分重要。接下来,本文就来为您详细介绍孤独症患儿的家庭训练。

家长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坚信孩子通过早期治疗,早期行为干预,部分患儿是可以回归主流社会的,当病情康复较慢或遇到挫折时不要灰心丧气,一定要持之以恒,付出百倍甚至千倍的爱心和耐心,尽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空间。




孤独症患儿的家庭训练原则:

1.使用简短清晰的指令:当家长与孩子交往提出问题时,首先要确定孩子是在注意自己,然后对他发出简短清晰的指令;

2.穿插训练新旧技能:家长在训练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保持他们学习的动力并提高自信,在训练过程中,教其学新技能的同时也让其有足够的机会重复已经学到的技能,并因此得到奖励,使患儿在学习过程具有成功的性质,相应避免的是那种贪新贪难的教育方法和拔苗助长的求胜心理;

3.分享控制权:在生活中往往看到两种不尽人意的情况,一是家长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只能服从指令。另一种是家长什么都由着孩子。所谓分享控制权就要防止这两种极端。孤独症患儿与正常人一样,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特别有动力,如果孩子有要求想玩某种玩具,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玩,并在玩中谈论与这种玩具相关的事,这样,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但是,他们有时会做出一些重复机械行为或危险行为,在这些情况下,家长不能任由孩子,而应实行必需的控制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4.有条件的奖励:家长必须能够注意及时奖励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技能和为此所做出的努力,同时要必避免无意奖励不当行为;

5.运用自然奖励物:也就是使孩子的行为在行为的自然后果中得到奖励;

6.奖励孩子的合理努力:在训练初期,孩子往往不能达到家长的指标,即使孩子有一定进步,他们的技能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为了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并渐进的达到目标,家长要注意不断奖励孩子的合理努力。



如何让自闭儿慢慢接受你和新环境?

最近这段时间接到了不少新来的自闭症孩子,如何与初来的自闭症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让自闭儿慢慢接受你和新环境,逐渐导入训练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每一个孩子在妈妈的身边都是开心的,幸福的,安全的,孩子生来就对母亲产生很强的依赖感。离开妈妈的怀抱都会缺乏安全感。那么,很自然的,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孩子会觉得很没有安全感,很害怕周围的人伤害他。所以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难免会出现哭闹,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都会有很多的担心,对于孩子的这种表现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说明孩子有一定的正常思维表现,我们应该为孩子有这样的表现而庆幸,离不开妈妈说明孩子有一定的亲情观念。

接到新来的自闭症孩子,孩子一般都要闹情绪,出现哭闹的现象,这时候,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要离开这里,根本不曾仔细观察这里的一些人和物,不曾与我们对视过,但是你对孩子的好与不好,孩子会用心来感受。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能一接到孩子,就开始给孩子做训练,这样会使孩子的抵触心理越来越强,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情绪问题自然就会越来越严重。孩子只有适应了新的环境,情绪才能得到稳定,情绪稳定还害怕孩子学不会吗?所以不用心急,我们要明白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首先干预者不能受孩子影响,也就是说看见孩子哭了,不要心烦,此时此刻你的重点是:1.怎样让孩子的情绪得到稳定?2.你怎样成为孩子的快乐媒介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要想让孩子的情绪得到稳定,首先先让孩子喜欢上这个环境,初次接到孩子,孩子也不可能喜欢干预者,那么我们应该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进入新的环境,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在给孩子自由时,干预者要随时随机的“观察”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才能把握细节随机介入。若孩子经干预者的诱导还是一直的哭闹,不玩任何玩具,我们要学会放手,把玩具放到孩子的眼前,然后你在旁边静静的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只有善于观察孩子,才能让我们更加的了解孩子。



第二:如何才能够成为孩子快乐的媒介,引导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孩子情绪稳定情况穿插一些简单练习,让孩子把“训练”作为快乐游戏来玩!让我们一起来玩“训练”但在和孩子玩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辅助有度,目标清晰。

1、不干预孩子自由玩

2、干预者观察孩子的动机

3、洞察孩子的细节

4、无意和孩子玩平行游戏

5、降低身份夸大玩的感受和意图(心理暗示)

6、在孩子注意你时(激发了孩子参与的第一步)你要及时给予回应(根据孩子神经发展模式,回应要适度)

7、然后以戏谑方式干扰孩子的工作过程

8、在孩子有反应想要他的玩具时,你可把他的玩具藏起来,但每次要让孩子轻易找到(体验成功的快乐)

9、不要给孩子玩太多的回合,否则孩子会发现你很无聊,在孩子没感受到你的假意时,见好就收。

10、在孩子兴趣高涨时,离开孩子的视线(停顿)

11、重建下一个循环:观察——发现——悄悄的进——悄悄的玩——悄悄的带——悄悄的出。

每个玩具有很多种玩法,不要非得让孩子按照固定的模式走,这样会打破孩子的自信心和想象能力,随着你的心理诱导,孩子的情绪会得到稳定,在与孩子互动时,干预者是孩子的观察者、支援者、玩伴,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平行玩伴,有时也可以做孩子的低级玩伴(降低自己的智商,使孩子更聪明,更有自信),降低自己,使孩子比自己棒,更有自信,有发挥的余地。与孩子“疯”在一起,慢慢的孩子会觉得这些快乐都是你给他带来的,慢慢的孩子也就喜欢上了你,也会慢慢的接受你和这个环境。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了,孩子才能够放下戒备心理与你配合,在此基础上了解孩子,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找到一个适合孩子的策略,挖掘孩子的潜能。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社交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6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 30分钟一对一/对二
教学原理:应用行为分析学
课程内容:通过各种游戏的介入来提升儿童的表达动机,用情景的设置来提高儿童的主动表达,社交互动的能力。
课程效果:①引发儿童表达动机②15种不同的提要求社交能力③促进情绪自我管理④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