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级别:新手上路
- 信用等级:
咨询热线:17839987727
资料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 学校浏览人次:次
- 加盟时间:2021年09月11日
武汉孩子说话晚去哪家机构训练
怎样才能选择一家好的康复机构?
教师要有爱心、耐心和满足的专业知识,并且懂儿童心理。这是作为自闭症孩子干涉都必须有的基本条件。孩子有各式各样的反常体现,假如教师没有满足的爱心、耐心和专业知识是很难处理好孩子的问题的。许多家长会问,什么样的干涉形式好?目前,主流的干涉形式都是以游戏教育为主,桌面教育为辅。便是桌面教育也是以游戏教育为主。认识是在游戏中介入,这样干涉出来的孩子更能融入交际环境中。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
案例分析一、基本资料及训练目的
1、基本资料:楠楠(化名),女孩,8岁,诊断为有孤独症倾向。有一定的发音能力,但语速过快,吐字发音不清晰,且多次重复,说两个字以上的词或句困难;语言的连贯性差,只会发短音,不会发长音,发四声音调;在教她说话时,她只说一句话的最后两个字,回答问题也只回答两个字;主动语言较少;目光对视较差。
2、训练目的:说话时灵活地控制气息的运用;增强语言的清晰度及连贯性;改善发四声音调现象,能够在说话时抑扬顿挫;能完整地讲述4个--6个字的语句;学习表达需求的句子,能主动表述自我需要。
二、训练的具体内容
1、呼吸气及气息运用训练
运用游戏的方法,如吹气球、吹喇叭、吹泡泡、用吸管喝水等,进行呼吸气的练习。为班主任和感觉统合训练老师制定课外辅导计划:让其每天坚持跑5--10分钟,双脚起跳100次,多做一些增加肺活量的游戏,如袋鼠跳、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以增加她的肺活量,改善声音小、吐字不清等因肺活量不够而导致的问题。
2、语音及音调的练习
矫正个别字的发音,如李晓楠在发"g"音时,易发成"e"音,针对易发错的音进行反复地矫正练习,使其掌握正确的发音。另外加强舌操练习,以增强舌头的灵活度。
重复练习平声、上声、扬声、去声,重点练习平声、扬声、上声,改变她说话时总发去声的现象。如:她说自己的名字时,会说成“lìxiàonàn”,把“吃苹果”说成“chìpìngguò”
3、说儿歌及唐诗训练
教她说简单的儿歌和唐诗,如:
胖娃娃蝴蝶飞
大冬瓜,大西瓜花蝴蝶,飞呀飞
个个都是胖娃娃小宝宝,追呀追
唐诗:《鹅》、《春晓》、《悯农》等
她说三个字及三个字以上的词组易间断,连贯性较差,主要是由于不会运用气息。在教她说儿歌的同时,可按摩、压迫她的腹肌,辅助她运用气息。
4、说完整句训练
在认图片的同时,练习“我要吃苹果”、“小狗汪汪叫”等句子。
5、主动表达需求练习
创设各种情景及游戏,“逼”她主动表达各种需求。如:把她喜欢的玩具放在看得见、够不着的地方,引导她说出“我要...”
三、训练的方法
1、日常生活训练法
把语言训练融入生活的各个环节,这主要靠班主任的课外辅导及家长的参与来完成,生活中要带孩子做什么就说什么,做到生活即是训练、训练即是生活。
2、情境训练
情境训练是为了使她在所创设的环境中愉快地接受训练,提高主动表达能力而有意创设的。如开展吹蜡烛比赛,是在比赛中练习气息的控制。
3、游戏的方法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学龄前儿童,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中度过的,甚至连吃饭、穿衣、上床睡觉都离不开玩。他们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愿望去行动,他们的感情在游戏中能够充分地表露出来,他们的兴趣爱好在游戏中可以得到满足,他们的语言和认知在游戏中可以得到发展。
4、记忆模仿法
如在训练“你叫什么名字”时,可先让其模仿“我叫李晓楠”,等到她理解句意之后再提问“你叫什么名字”,让她主动说出。
四、训练效果分析
入学时的情况
训练后的情况
目光对视
持续时间短暂,和别人交流时不敢看对方眼睛
可持续20-30秒,交流时知道用眼睛看着对方。
模仿能力
有一定的模仿意识,可以模仿大动作
有较强的模仿意识,模仿一步动作,能模仿搭积木5块以上,模仿说较长的句子。
语言的清晰度及连贯性
语言不清晰,缺乏连贯性
发音清晰孤独症孩子语言训练的几大要素
首先我们要知道小儿说话所需哪五种基本技能:
1、小儿能发出各种声音,而且音调有高有低。
2、能听和辨别声音的方向,并且有了听觉选择性,对某些声音予以注意,而对另一些声音不予理睬。
3、有模仿性行为,特别是模仿发声及发声时的方式。
4、会想像,对不呈现在眼前的事物用假份性的游戏反映出来。
5、认识熟悉的事物,当大人盖住眼前的实物时,小儿会寻找。
小儿开口说话犹如打破坚冰一样,是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开口说话看似简单,但它往往需要一些基本的技能。
只有当小儿具备上述5项技能时,才会有语言的产生。现在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赋予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那些开口迟、说话少的孩子,更是令父母心焦。在此,我们要奉劝父母们不要太急躁,因为小儿说话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它是没有捷径可行的。父母要耐心地观察,并促进这个过程的发展,哪怕短时间内可有看不到孩子在语言上的丝毫进步,也不要气馁。
实际上,小儿语言的进展在开口说话之前是悄然进行的。如果此时父母灰心丧气,放弃教孩子说话,那么失败则是难免的。所以,我们建议父母要用游戏开发小儿的语言能力,预防语言发展缓慢。
一、尽量使小儿感到快乐和有趣
教语言不是枯燥的模仿。那种父母说,孩子学的单调模式是不容易奏效的,而且常常遭到孩子的拒绝。因为有些语言,特别是那些较难理解或较难发音的词语,儿童一时半会儿是讲不出来的,如果父母硬逼着他们“鹦鹉学舌”,只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痛苦,失去对学语言的兴趣。正是因为这个道理,父母先要发现孩子对什么最感兴趣,这可能包括吃的东西,如冰淇淋、糖果或饮料等。当孩子按照要求做了某件事或完成了某项任务,父母就可以用这些东西奖赏他们,但更多的是要有语言、用父母快乐的表情、用拥抱或亲吻的动作来对孩子表示鼓励。还要注意的是,父母一是要根据小儿的年龄特点安排游戏时间的长短;二是要不断变换游戏内容,以此吸引孩子的注意。
二、控制教学情境
如果父母要教孩子学习新的语言,首先要学会控制孩子学习的情境,使小儿能够配合,注意力集中并感兴趣。其实,年幼儿童在学习时的分心是很常见的,关键是如何把握住孩子,切忌硬逼或训斥。比如,当孩子在学习中不合用或表现不好时,父母可以不予理睬,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也不说,自己只管继续游戏;如果孩子此时把玩具乱扔在周围,父母可以取走他手中的玩具,离开房间几分钟后再继续;如果小儿仍然调皮捣蛋,父母就收拾好全部玩具,结束游戏。这样,孩子会很快懂得自己做错了,不等玩具收拾好,就会回到父母身边再安静下来。
三、教语言的同时,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言
父母在教孩子学语言时,一则自己不要自顾自地说,因为这会使孩子只听而无机会说;二则不要提问题太多,因为孩子在诸如“这是什么”一类的问句中,并不能学到什么语言,反而增加他们的紧张;三则不要使用复杂的语言教孩子,而要使用短句,并且突出所教的单词,把它放在每句的句子中;四则是不要只说不演示。在教孩子说话时,父母要充分调动视、听、嗅、触等各种感觉器官。还要辅以相应有尽有动作,使孩子懂得说话的意思。
四、每天定时教小儿
父母应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游戏,在游戏中教孩子说话。所定的时间可因人而异。开始的时候,时间可以定得短一些,大约2-3分钟,然后逐步延长,形成常规。
五、选择最佳的学习时机
父母应当安排孩子在最佳的学习时机进行语言教学。所谓最佳的学习时机,就是孩子精力最充沛、注意力较集中的时候,这样,效果就会好一些,孩子学的东西也会更多一些。如果在孩子疲乏困倦的时候教语言,往往事倍功半。
六、重点突出,反复练习
父母在一段时间内只教小儿学习一个特定的词语,并且让孩子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
七、小步骤前进
学习语言时,父母要把目标化整为零,每一步要分得较细,使孩子在学习中容易获得成功。如果步骤与步骤之间跨度较大,孩子就会遇到困难,挫伤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例如,当小儿只会少数称呼时,父母就着重于叠词或单词的教学;当小儿不会发“K”音时,父母可以训练孩子的口舌运动,先发“a”或“e”的音,逐渐过渡到“K”音等等。
八、不要轻易打退堂鼓
即使在一段时间内,父母尚未看到明显的效果,也不要急躁。因为孩子的开口,是需要“千呼万唤”的。
九、记录进展情况,看到小儿的进步
在孩子末开口之前,父母很难看到他们的进步,这常常影响父母教孩子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一点,建议父母经常记录孩子的行为表现。对于能说话的孩子,父母要记录他们用词汇的性质,是名词还是动词,是一个字还是两个字的词语,是短语还是句子……由此,父母可以得到孩子语言学习的反馈信息。
我们能为你提供哪些帮助:
1.不会说话、口肌控制和协调能力弱.
言语开发课: 1对1定制课程,针对性强化
2.认知理解弱
启智认知课:语序训练,提高语言的认知理解和逻辑表达能力
3.认知理解弱
感统课: 63种感统训练器具,促进孩子身体及大脑神经全面发展
4.社交发展障碍
社交沟通课:百种情景化互动游戏,激发儿童沟通交往兴趣
5.准备上幼儿园
学前预备班:小组化教学干预,帮助儿童顺利融入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