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级别:新手上路
- 信用等级:
咨询热线:17839987727
资料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 学校浏览人次:次
- 加盟时间:2021年09月11日
郑州自闭症康复中心哪家好
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方法:
家庭辅佐医治: 儿童自闭症医治离不开家庭的精心呵护。带患儿去一些儿童娱乐场所,鼓励患儿与同龄小朋友交流,多结交一些同龄的朋友,激发患儿的交流欲望,提高患儿的社交能力。儿童自闭症医治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家庭康复训练护理使患儿在熟悉、温馨的环境中进行康复训练,能削减患儿的恐惧和抵触心思,起到更好的医治效果。
简单的社交故事帮助自闭症孩子理解社交
培养自闭症孩子的社交技能是自闭症孩子训练的重头戏,自闭症孩子掌握社交和沟通技巧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愿望。下面介绍几种用来提高自闭症孩子社交能力的社交故事。
「社交故事」的方法便是希望帮助自闭症儿童重建他们的数据库。当然由于他们根本缺乏「透视别人的能力」,所以「社交故事」的方法基本是以死记硬套的方式把一些社交常识植入他们的脑海中。不过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所谓死记硬套的方式绝不意谓以指令式的方法强制儿童模仿学习,相反是透过说故事的生动方式来教导或引导他们。这也是「社交故事」之特色所在。
「社交故事」主要是由下列四种句子组成:
描述句
描述事情发生时,周围环境的情况、有哪些人参与、他们的行为等等。
〔例〕:在图书馆内,大家都很安静地看书。
透视句
形容事情发生时,别人对它有何感受和看法,为何他们会做出描述句中的行为。
〔例〕:如果我们大声说话,其它人听到声音,就不能集中看书了。
指示句
指出应有之行为和态度,提示自闭症儿童做出适当的反应。
〔例〕:我可以尝试合上嘴,不发出声音。
控制句
使用一些特别的提示,使自闭症儿童能记起应作的行为,使他们能自发地做出适当的反应。这些提示必须能切合个别儿童的特定需要,故我们可尽量与他们一起设计。而对于一些未能明确表达及理解这些特别提示的儿童,在编写社交故事时是可以省略控制句的。
〔例〕:我可以将嘴拉上拉练,保持安静。
句子比例
编写社交故事时,我们必须注意四种句子的比例:即每出现零至一句指示句或控制句,就必须附有二至五句描述句及(或)透视句。换言之,社交故事中可以没有指示句及控制句,但就必须仔细描述周遭的环境、人们的感受和反应等。因为若我们向自闭症儿童多加说明我们的感受,为何我们会在此环境做出这些行为,这样才能使他们明白我们的处境,从而自发地模仿我们的行为。
众所周知,大部份的自闭症儿童是倚赖视觉多于听觉来学习的。「社交故事」正是运用了视觉策略。使用社交故事的时候,我们会为儿童制作一本故事书,每一页的内容包括故事的一句文字叙述,以及相关的相片或简单线图。这样,当我们向儿童反复说故事的时候,我们就能将一个个社交情境及社交行为,变成一幅幅图画,打印入自闭症儿童的脑海里面。
注意事项:
一、因应儿童的理解能力编写。
二、以儿童作为第一人称来编写。
三、应仔细注意个别儿童对故事中所含词汇的不同理解,特别是故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价值判断的词汇,宜小心辨析儿童是否真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例如故事中常会出现「这是不好的行为」,但儿童对于「不好」的理解可能是等于「老师不喜欢」,倘能注意到他们这些细微的理解上的偏差,使能相应地做出纠正及指导。
编写步骤:
一、观察:在编写故事之前,首先要观察儿童最需要训练的社交行为,以及他在掌该行为中觉得最困难的地方。
二、编写故事:因应儿童的理解能力,针对行为中最因难的地方,个人化地编写故事。若儿童能力能应付,可与他一同编写故事或引导他说出适当的社交行为及态度。
三、阅读故事:首先应先将故事读给儿童听,成人可站在儿童后侧与其一起阅读故事,或由录音带播放故事,让儿童聆听。倘儿童能力能应付,应教导他自行阅读故事
四、背诵故事:若儿童已熟识故事内容,可尝试让他背诵故事。若儿童能力未能应付,可跳过此项,继续与儿童一起阅读故事或由录音带播放故事,使儿童更能熟识故事内容。
五、仿真应用:仿真行为的社交情境,让儿童在指导下执行应有的社交行为。
六、推广:若儿童能掌握仿真的训练,可将故事内容告诉第三者。在设定的社交情境下,第三者需要背诵故事来提示儿童或诱导他们作出适当的社交反应。
七、消退/类化:在儿童能自行应用故事时,可使用渐消法引导儿童不再阅读或背诵故事而继续执行该习得的行为;此外,可将故事告诉不同的对象,使儿童能将同一个社交行为类化予不同的对象;再者,可重写故事,将相同的行为应用于相似的情境中。
家长如何辅导孩子的游戏和社交
技能一、缓解自闭症儿童的情绪
有的幼儿刚刚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到一个陌生的集体环境中,这对于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转折,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的,那么刚刚来到陌生的环境里,就会让幼儿产生恐惧、不安、甚至害怕的不良情绪,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来缓解并消除这种紧张的情绪。使其适应新的环境。例,乐乐第一天来中心,情绪很不稳定,教师了解到他在家中喜欢玩球,教师就与他一起玩推球的游戏。教师先为乐乐准备一些球,当把乐乐带到个训间时,教师就自己在旁边玩球,乐乐哭着哭着,没人理他,他就会慢慢的发现在一旁玩球教师,这时教师故意把球推到乐乐旁边,乐乐就自己蹲下来拿脚边的球,然后轻轻把球推了出来。这时教师也立即把球推回去给乐乐。几个回合后乐乐慢慢的就与教师很开心的玩了起来。并且当他把球推给教师后,会安静的等待老师把球推过来。这是一个大肢体的游戏,在此游戏中,乐乐就学会了简单的等待的社交技巧。
二、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参与互动能力
自闭症儿童其能力不足之一就是:参与能力待提高,教师、家长可以通过合适的游戏来提高参与互动能力。例,乐乐来中心有一段时间了,为了增强乐乐的社交互动能力,我们先教乐乐玩拍手的游戏,在此游戏中乐乐很愿意每次都与老师一起念拍手的拍子和动作的模仿。当乐乐熟悉了拍手的动作和拍子,我们就让乐乐和明明一起玩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小猫穿花衣……”)。两个孩子一来一往的互动,增进了孩子之间的同伴关系,并且在游戏中乐乐还可以多次的看着同伴进行游戏,这样慢慢的乐乐就开始关注同伴的行为了。这就是互动性游戏所带来的社交能力。
三、培养自闭症儿童的合作能力
现在,每个家庭都一个孩子,家长很少重视幼儿的合作能力的发展,忽略了幼儿之间最重要的友好、合作、分享的社交技能,有的幼儿做出抢夺、抓人、独占的消极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来让孩子学会这些社交技巧,可以从中学会分享合作,体会与小朋友分享合作的快乐。有一种潜在的集体荣誉感。例,乐乐和明明两位小朋友都会玩一些简单的游戏了,我们为了训练孩子的合作、分享能力,就安排乐乐和明明一起玩搬凳子的游戏,我们为孩子准备两张凳子(a和b),乐乐先站在a凳子上,然后明明把b凳子搬到a凳子前面,乐乐在站到b凳子上,明明再把a凳子搬到b凳子前面,这样相互交替,向前行走,最后到达终点。孩子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强化物——饼干,但是只有一块饼干,这样孩子就要学会分享食物,一人一半。此合作性游戏就让孩子学会了合作分享的社交技能,我们最后还把此游戏延伸到规则性的游戏,分两组比赛,谁先到达就有奖励。延伸到规则性的游戏,孩子可以更多的感受到集体的荣誉了。
四、提高自闭症儿童认知及语言理解、表达能力
自闭症儿童存在认知障碍、语言理解、表达障碍,往往呆板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社交来提高认知、理解、表达能力,从而让他们在游戏中愉快的、轻松的学习。例,乐乐很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教师就用孩子的兴趣及先前的经验,与乐乐一起玩象征性的游戏。教师先帮乐乐准备好一些过家家要用的材料,盘子、锅、砧板等,游戏开始了,教师先跟乐乐说,老师肚子饿了,怎么办啊?我们一起做东西吃好不好?乐乐马上就很高兴的说好。老师让乐乐来做菜给老师吃。乐乐就先假想着用手做刀放在砧板上切菜(替代+无中生有),然后假装把切好的菜放进锅里(无中生有),拿笔当锅铲,在锅里炒菜(替代+无中生有),菜炒好了,装进盘子里(无中生有),最后要求和老师一起品尝,乐乐还会在品尝的时候说,真好吃(赋予属性)。通过象征性游戏,乐乐学会了和老师交流的社交技巧。
五、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
自闭症儿童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这影响了他们学习知识的效率。我们要通过游戏来吸引他们有意注意,从而达到游戏学习的目的。比如:和乐乐一起玩拼图的游戏,一起拼喜洋洋,先拼喜洋洋的头,在拼喜洋洋的身体,在拼喜洋洋的脚,拼完喜洋洋,我们还要拼旁边的美洋洋,也先从头开始,再到脚,这样这幅拼图就完成了。在玩这个操作性游戏时,乐乐每次都会很认真的去拼好每块拼图,注意力都集中在拼图上,乐乐拼完了以后,还会很高兴的跑到老师身边跟老师说,我拼完了。在操作游戏中,乐乐也较愿意与人交往。
正是通过每天的游戏、社交课程,许多小朋友现在已经能知道游戏的简单规则。课间时,有的小朋友能主动的找自己喜欢的小朋友玩、拉手、拥抱、看着小朋友微笑等,互相追逐,感受同伴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当孩子们在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也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重视游戏,并在游戏中积极帮助他们体验社交技巧所带来的快乐,为孩子能融于集体,融于社会努力!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社交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6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 30分钟一对一/一对二
教学原理:应用行为分析学
课程内容:通过各种游戏的介入来提升儿童的表达动机,用情景的设置来提高儿童的主动表达,社交互动的能力。
课程效果:①引发儿童表达动机②15种不同的提要求社交能力③促进情绪自我管理④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