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档案
  • 机构级别:招生通会员
  • 信用等级:

在线交谈: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热线:17839987727

快速报名,会有咨询师与您联系

学校评价(我要提问/点评)

  • 学校被点评: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资料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 学校浏览人次:
  • 加盟时间:2022年06月12日
最新动态

广州十大戒网瘾封闭式军事化学校排名一览表

发布者:启航青少年教育 发布时间:2022-07-18 来源:启航青少年教育

本校课程设置: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育人的目的是成才,想成才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必须有良好的沟通,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必须有不服输的精神,掌握这些以后,选择好的教育学校,您必马到成功。



父母与叛逆期青少年孩子沟通的六个技巧

孩子慢慢的长大,会有自己的主见,会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交流,这时候就是孩子的逆反期;步入青春期后,孩子自己也会陷入成人与幼稚感的矛盾阶段---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这个时候家长们该怎么去跟孩子交流沟通呢?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种与叛逆期孩子沟通的几个小技巧。

1、尊重孩子平等对待

父母应避免对孩子的行为过多的不必要的限制,尊重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对待孩子,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去自由探索,这是从源头上治理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的办法,让孩子感受到被了解、被接纳、被理解。不要用高压手段或恐吓威胁。逆反心理的发生,正是出于孩子对父母的不满或愤怒。压服和威胁虽然一时可以使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减少,但却增加了孩子的内心的愤怒,助长了潜在的矛盾。

和孩子谈话或讨论问题时,不要一开始就批评孩子,或反驳孩子的意见,那样会将双方的观点对立起来,接下来你说什么孩子都可能说“不”。相反,尝试先谈论一些你可以和孩子达成共识的话题,营造和谐愉快的谈话氛围,让孩子在温和的情绪中,从心理上接受父母。一旦从心理上接受了父母,对父母的观点就会认同和接受,在此基础上再逐渐过渡到双方可能存在分歧的话题。此时,由于前边的谈话氛围和心理定势做基础,孩子对于父母有分歧的问题反应就不可能太强烈,双方的沟通就容易进行下去。

2、让孩子感觉他是“大人”

有些父母习惯于在谈话开始便提出批评或不同意见,认为这样可以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或权威。事实上,这是许多家庭亲子沟通陷入僵局的一个常见原因。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放下父母的架子,坦开自己的胸怀,尊重孩子的观点,和孩子平等地交谈。给孩子营造一种他已是大人的气氛,让他享受大人的部分权利,同时引导他自觉地履行大人的义务。如果做到这些,他与父母的共同语言就多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自然就更容易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什么都告诉你的,父母和孩子就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

3、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同时也让孩子做做当父母的角色,让他体验一下做父母的难处,角色的互换就很容易赢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不妨试试和孩子轮流做家长,让孩子体验一把做家长的感觉,负责整个家庭某一段时间的日常事务。到时候,他不和你们沟通,恐怕也不行了。

4、顺势方法化解孩子情绪

这是一种心理学方法。当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时,他会故意做一些事情来气父母,目的是激怒父母,如果父母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使亲子关系陷入僵局。但是父母出乎意料地接受了他的行为,平静地接受他的反抗情绪,孩子就会感觉一拳打到棉花上,使不出力,从而转变态度,达到与父母沟通。

5、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

批评孩子就事论事,不翻旧账,不对孩子发出过多的指令。沟通的问题要具体化。家长有一种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这种语言表达是无益的。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孩子把握不住,反倒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积极的方式是要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这样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

6、给孩子做好表率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严以律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并为有这样的父母而引以自豪。这就给父母与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要把工作和夫妻间的压力发泄到孩子身上,尤其是夫妻吵架对孩子影响更大,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便对孩子发脾气,不要喜怒无常。如果父母自身在情绪处理上有问题,先要解决好自身的情绪问题。



犯错是教育子女的最佳时机,孩子闯祸后该怎么办?

孩子犯错了,家长未免会气急败坏地冒出一连串质问。但孩子大脑发育还不完善,信息量太大,反而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再加上看到父母愤怒的脸色心里害怕,更说不出话来。所以,在孩子闯祸后,可以先问他8个问题,有助于帮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我们不妨假设一个场景:波波跟表弟在爷爷的卧室玩耍,突然传来一声响。波波爸爸冲进来,看到爷爷的紫砂壶摔到地上了,两个孩子面面相觑地站在那里。

1.“发生什么事情了”。遇到问题,家长常会下意识地做判断,如指责自家孩子:“一定是你把茶壶打破的”。另外,孩子看问题的视角跟大人不一样,在大人看来是错事,在孩子眼里却可能是对的。若不听孩子说明,很可能会冤枉他。因此,家长要先问孩子事情的前因后果,并换位思考。这样即使是孩子错了,他也会因为有机会辩解而甘心认错。

2.“你的感觉如何”。爸爸问过上一个问题,波波低着头,小声说:“弟弟刚刚推了我一下,所以茶壶打破了。”孩子犯错后,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关注他的内心感受。孩子有时不是故意的,往往内心已经受到冲击,他或许早已心怀内疚,只是不好意思表达出来。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激动时,很难接收外界信息,别人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此时,家长不妨问问孩子的感受,并引导他说出来,孩子的情绪会平复许多,才有可能冷静思考,并吸取教训。

3.“你想要怎样”。问过感觉后,波波突然大哭起来,怎么劝都不说话。此时,父母就要问问孩子究竟想怎样了。孩子的内心没有那么复杂,如果他认识到错误,最多会不好意思认错。而拒不认错或大哭大闹,往往代表他有某种目的没有实现。家长直截了当地问出来,效果更好。

4.“你觉得我该怎么做”。对于上个问题,波波回答:“又不是我一个人的错,干嘛光说我一个人!”当孩子说出自己的目的或真实想法时,不论是什么,家长都不要立刻评判。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冷静地问他:“你觉得我该怎么做?”。

5.“这样做有用吗”。波波说:“弟弟推了我,我才打破茶壶的,你也说他几句啊!”此时,不管孩子提出什么意见,都要让他自己审视这样做是否有意义。其实,大多数孩子都知道事情的意义。比如波波,他并非要让弟弟挨批评,而是想告诉家长,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错。假如孩子的认知有误区,家长也可借机与他谈谈,增进沟通,但要避免说教,只陈述事实即可。

6.“你决定这样做吗”。跟孩子确认是否真的要这样做。孩子多半会选择自己认为最合理的方式。比如波波可能会说:“我也有错,不该跟弟弟打闹,你别说他了,是我错了。”但即使孩子的选择不是大人所期望的,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言而有信的家长才能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7.“结果有没有如你所愿”。假如波波对弟弟不依不饶,爸爸可以对弟弟说:“波波的确不对,但你推了他,才打破了爷爷的茶壶,所以下次要注意,别在房间里打闹。”然后扭头问波波:“我说弟弟了,你觉得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愿?”孩子达到目的后,往往就能冷静思考。这也是一个教育的好时机。

8.“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做”。孩子此时一般能做到自省,比如波波会保证,以后会用于承认错误,而不是找人一起分担,努力做个男子汉,教育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更多的特色课程:

1、军事队列指挥

2、音乐

3、美术

4、棋艺

5、演讲与口才

6、法制教育

7、体验式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