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档案
  • 机构级别:招生通会员
  • 信用等级:

在线交谈: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热线:17839987727

快速报名,会有咨询师与您联系

学校评价(我要提问/点评)

  • 学校被点评: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资料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身份证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已通过办学许可认证

  • 学校浏览人次:
  • 加盟时间:2022年06月12日
实时资讯

孩子的叛逆父母该怎样的应对

发布者:启航青少年教育 发布时间:2022-09-09 来源:启航青少年教育
点击查看大图


孩子的叛逆父母该怎样的应对?

孩子的叛逆是孩子成长的体现。当孩子叛逆时,父母应该要意识到孩子长大了,以后不能使用以前的方法进行教育和交流了。在应对孩子的叛逆行为的时候,父母需要学习如何进行教育和沟通。

不要过分的干涉孩子的生活和选择

在青春期,孩子们希望他们有选择的权利,他们希望父母们能够支持自己的选择,不要什么事情都干涉自己,什么事都为自己安排好。但是许多父母对孩子的选择没有给予太多关注。如果孩子自己的选择没有被允许的时候,就会发生叛逆的行为。湖北叛逆小孩全封闭学校指出,面对孩子的选择,父母应该将选择权留给孩子。许多父母会担心孩子的选择是有问题的。这种担心是正确的,但是父母要做的不是剥夺孩子的选择权,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判断。孩子们需要的不是过度干预,而是指导。

调整心态并了解孩子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即使是一个和谐的家庭,也会发生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问题。面对孩子的叛逆,父母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并调整心态。不要生气或暴力教育您的叛逆时期的孩子。在教育孩子时,请记住不要将他们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在青春期,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不要随便批评和教育孩子,也不要轻易在公共场合教育孩子。

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指责,责骂和过度干涉只会增加他们的叛逆。父母可以学会与孩子成为朋友,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并学会自己思考。在此过程中,家长应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指导。

孩子脾气大叛逆不听话都是因为这些原因

前段时间有一个家长向上饶叛逆孩子学校的心理老师倾诉:我女儿今年9岁,原来脾气不错,也很听话,可近年来,动不动就与我顶嘴,有时比我还凶。叫她把自己的书桌、床铺收拾一下,她却不耐烦地说:烦死了,真啰唆!好好跟她说:电视不要看得太多,功课要做好。她却回你一句:不用你管,我知道该怎么做。然后,依旧我行我素。总之,她感觉很烦,我们也很恼,真不知道我现在该怎么办。

情绪冲动、自控力差,严格地说是指因情感特别强烈,理性易失控的心理现象。不会控制情绪的孩子往往会做出一些未加考虑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又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如课上会影响老师上课,课间又会与同学发生争吵、产生冲突。尽管事后与他们分析,他们会表示后悔,但他们在事前很少考虑后果,遇事全凭一时冲动。




这种性格在孩子身上表现为因为某件小事就使自己的情绪处于激动状态。例如当遇到一些挫折,或出现自己认为不合理的情况,或受人恶意中伤时就容易爆发,产生冲动,轻者大喊大叫,动手打人,严重者可能对生活悲观失望,产生轻生的念头。

显而易见,冲动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处在这种状态下时,孩子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与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力都会大幅度降低,容易意气用事,缺乏三思而后行的理智,往往容易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

叛逆孩子学校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情绪冲动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年幼的孩子,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虽然都有发展,但兴奋过程仍占优势,导致由于一些细微小事就能引起其强烈的情感反应,所以在行为上容易引起激奋,又不能约束自己,从而发生冲动行为。

第二,因为孩子年龄小,知识贫乏且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低,容易造成感情用事。他们的情感是不稳定的,遇到喜欢的就愉快,遇到厌恶的就不高兴,不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

第三,个别儿童从小娇生惯养,心理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任性暴躁、容易冲动的性格。或是因为常常受到父母打骂,形成暴躁性格,不能控制自己,因而会出现冲动行为。

孩子发脾气时,往往会跟父母纠缠一段时间。很多父母为避免麻烦,就全依孩子的心意去做,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但这样只会间接鼓励孩子用发脾气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此时父母一味迁就、忍让并不可取。


面对好冲动、爱发脾气的孩子,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呢?叛逆孩子学校心理专家们给出了如下意见:

(1)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如果是出于孩子年龄小致使感情有冲动性、易变性的特点,家长不必担心,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辨别是非能力的增强,他们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会逐步改善。此时可帮助孩子提高认识,丰富知识,树立是非观念,使他们能够对事物的好坏、美丑、善恶进行鉴别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起相应的爱憎、好恶的情感。还要教育孩子学会克制违反社会要求的个人愿望,使自己的情感服从于社会要求,并且牺牲个人利益去维护集体利益。

如果有些孩子是属于神经兴奋和抑制不平衡,兴奋占优势而产生的冲动,家长可教给孩子一些克制情绪的方法,预防冲动的发生。如提醒自己不要感情用事,或强迫自己考虑一下后果,这样做可以使情感状态达不到爆发的程度。应该说,冲动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一个人的自我修养,因此家长可鼓励孩子陶冶情操,做一个讲道德讲文明的好孩子。

如果孩子出于好奇引起冲动办坏了事或搞坏了东西,家长不要打骂孩子,而要耐心地引导,讲清把东西损坏了是很可惜的,要求他们以后做事要细心、认真,并启发和帮助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探索。

如果孩子是因为被娇生惯养导致的暴躁,容易冲动,家长应进行反思,变无原则的溺爱为有理智的严爱,在生活中做到既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又能对于一些无理的要求进行耐心说服,坚决制止,不一味迁就。此外在家庭中还要营造一种温暖、和谐、文明的环境,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




(2)在掌握孩子情感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孩子的冲动行为

自然消退法:如孩子与伙伴吵架时,家长可以暂时不予理睬,让孩子们自己去处理,因为他们有时也会主动地和好如初。

冷处理法:如有的孩子出现人来疯现象,家长一时难以说服孩子,这时可采取冷处理,不理他,等客人走后,再对他实施适合的教育。

转移注意力法:如两个孩子因争一个玩具而哭时,家长可用另一游戏转移其注意力,他们立即会破涕为笑。

(3)尽量做到使孩子在合理范围内有充分表达情绪的权利

孩子能够充分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孩子心理发育基本健康的标志。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情绪、表达方式难免会有偏颇,有时会发生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利的情绪过激现象,例如孩子因发脾气与别的孩子争吵打架,可能伤着自己和对方;冲着长辈和老师发脾气则是不礼貌的行为;或者脾气上来碰头捶胸、摔砸物品等都是不合情理的。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不应视而不见,而要采取一致意见进行严厉制止,让孩子知道发泄情绪也应有一定的界限,自己发泄情绪不应损害别人的利益和损坏物品。尽量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他遇到问题时要讲道理,说原因,而不要动不动就闹情绪、发脾气。

(4)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情绪易冲动,经常给别人或自己造成麻烦,他们常常打架、争吵、自以为是。大人们往往认为这是孩子不成熟或道德发展不良的表现,而事实上,冲动除了个人因素外,还与家庭生活环境、文化因素的影响有关。所以要改善孩子的行为,家长应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父母对孩子比较粗暴,动不动就训斥孩子,孩子对各种事情没有任何解释和发言权,这样会使孩子减少或缺乏学习用语言正确表达情感的机会,也就有可能最终学会粗暴待人等不良习惯,这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孩子以后的生活和事业。

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要一致,在爱中还要有要求,使孩子懂得为所欲为的做法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同时家长要有修养,要善于调控自己的举止行为,遇事时不要太冲动,要好好商量,坚持正面教育,改变那种动辄打骂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你的行为中学会如何待人处事,要时刻掌握用冷静理智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另外,一定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经常与小伙伴交往,学会用冷静、谦虚的态度去对待发生在身边的一切矛盾。长此以往,就会形成理智而冷静的人格特征。

总之,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和心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成人的正确教育,孩子自制力逐步发展,他们的冲动行为是会相对减少的。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男孩钉了37颗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终于有一天,他一颗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颗钉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好像这些钉子洞一样,永远都无法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