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郑州永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总站
切换分站
17839987727
课程分类
郑州永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新闻资讯 > 教育新闻 >  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矫正补偿与自然训练

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矫正补偿与自然训练

发布时间:2022-01-05 11:12:01  来源:优学乐学  浏览:   【】【】【

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矫正与补偿



语言为人类所特有的,是智慧高度发展的标志,人们借助语言进行复杂的思维,表达与记载思维的成果,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和意愿,从而扩大和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丰富了人们的情感生活,增进了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而孤独症儿童存在明显的言语和语言方面的障碍,以致不能在社交场合使用语言,如:他们几乎比正常孩子开始说话较晚,或者说话很少,甚至缄默不语,也不能理解和听一些口头指令,不能正确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等等。由于各种语言发育不良,他们常常缺乏社会性模仿,也不能参与到别的孩子的游戏中去,不可能在游戏中扮演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存在一定的语言能力,但语言的运用能力受到损害,不能主动地与人交谈,或者存在刻板言语或重复言语,以至于他们的言语没有什么意义,别人也听不懂他的意思,在社交中不能与人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我凭着两年来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本班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正方法,虽说还未成熟,但本班孤独症学生已经有了相对的进步,现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代名词替代法

名词是指对某个物体的命名名称,或者通用的一种称呼,是儿童在语言学习活动中最早掌握的一种实词,如:孩子名字、大人称呼、日用品、食品的名称等等。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如;你、我、他)物主代词(如:你的、我的、他的)和指示代词(如:这边、这个、那个、那边)这些词语在正常儿童中,名词使用最早,代词的使用三岁前后开始出现,但对待此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要在4、5岁时才会使用,在语言环境变化时有时也会出现代名词的理解和应用的错误。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是一种的质的、全面的损害。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具有某种程度的障碍,而且不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追赶性”的发展。因此,孤独症儿童不能借助于言语,从社会、人际关系的交往活动中形成主客体的关系和相应的代名词的概念,无论大人怎么样耐心的教他,也很难正确的掌握代名词的含义和运用,即使能使用几个代名词,那他也只是强性的模仿记忆,而不能完全理解和正确使用他的代名词。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你、我、他的使用,例如: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我马上说“我叫何东林”然后再重复遍“我叫何东林”,让他知道他应该说“我叫何东林”而不是“你叫何东林”,并且在平时说话或回答问题时,也避免少说“你回答”,“你听我说一遍”等等。而是说“何东林回答得真好!”、“何东林你再听老师说一遍”。这时我就把名称一并带上,让他明白的是在他面前的是老师,使用“你”,自己是何东林,“使用我”。让学生明确掌握这些在实际生活中常用的一些代名词。

二、指令式语言

孤独症儿童不但在表达方面有异常,对别人的语言的理解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语言能力差的孤独症儿童可完全不理解别人讲话的意义,语言能力损害不严重的孤独症儿童在熟悉的人、常接触的人的手势引导下,可理解简单的指令,如:“把门关上”、“把鞋拿来”等,他可以执行,而他不可能同时执行两个或两个以上方位的指令,如:“把放在床边桌上的书拿来”等复杂词句,所以在让孤独症儿童做什么事情时候,一定要把语言说得简洁明了,指令的目的要具体明确。即使语言能力损害很轻的孤独症儿童也很难理解含义微妙的语言,如幽默语和双关语,常常把成人的反话当作正面话理解,如:他把玩具往地上乱扔,如果我们威胁说“你再乱扔试试”,他就真的扔了起来。还有孤独症儿童理解能力差,对你的否定句式不太明了,在教学生活中,尽量使用肯定句式少用否定句式,如:路思远推桌子时,就不要说“路思远你不要推桌子”。而应该说“路思远把桌子摆好”。他们不太明确的“不”的意思,并且也不知道不让]推桌子之后,我应该怎么做,所以要对他们提出一个很直接具体的要求,就是“把桌子摆好”,他们对这种直接指令式语言更容易接受。

三、近距离交流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信息的选择,心理选择某种信息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选择的对象。而孤独症儿童的有意注意明显薄弱,与孤独症儿童交谈时,他们对你不理不睬,注意力分散、转移,对外界刺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在与他们交流时,必须近距离、面对面、强制性的接触,当他出现不耐烦的时候,就用一些他平时喜欢的东西吸引他,然后再面对面交流。先由能交谈一句话到二句话到三句话等等。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最终会收到一定成效的。

孤独症儿童由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损害,对别人的语言理解能力程度的损害,使他们不会利用语言这种工具和他人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与沟通,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战斗在特殊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要有组都的耐心和科学的方法训练,最终会得到一定效果的。

孤独症儿童语言自然训练法指导

语言训练一直是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重点之一,也是教育训练的难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采取开放式的自然训练法比较适宜。

第一,运用开放式自然训练法要善于利用自然生活中的情境来帮助孤独症儿童学习语言,也要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创设情境。生活中可供家长和教师利用的情境很多:游戏、活动、训练、就餐等都可以抓住儿童感兴趣的东西及时地提供语言范例,对儿童进行训练。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中,一般儿童对厨房、对做饭这一丰富多彩的地方及活动都很感兴趣,很愿意去厨房摸一摸盆盆碗碗,或拿一点米,一片菜叶,还特别喜欢参与成人的活动。孤独症儿童也不例外,这时,家长们要抓住时机教孤独症儿童认识各种蔬菜、用具,还可以让儿童亲自参与布置餐桌的活动,学一学怎么洗菜、洗水果,同时给予语言刺激,让儿童充分理解各种概念、各种活动的真切含义。外出的活动如乘车、购物、散步、参观游玩都是我们教孤独症儿童学语言的好机会,因为一般孤独症儿童都喜欢外出,这时他们的情绪放松,兴趣点很多,景象具体又生动,在这种情境下获得的语言真可以说是能活学,以后又能活用。

除利用生活中的自然情境之外,我们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孤独症儿童创设学习情境,在家庭和学校中要给儿童创造一个丰富多彩、又能自由活动的空间,设置图书角、游戏角,放上儿童喜爱的图书和玩具。墙壁上挂上儿童喜欢的图画、像片、饰物及各种挂图、地图等,这些东西要随教育训练的需要,随时换取,而不要只当摆设一成不变。还要注意东西摆放的位置及高度,有的是供儿童随意取拿,有的则是放在儿童看得见,拿不着的地方。

第二,要注意丰富孤独症儿童的感知经验培养他们的兴趣,扩大社会经历;孤独症儿童一般兴趣狭窄,常陷入单一的感觉之中,只喜欢某种物体,如一段细绳或一块木片;只喜欢某种活动,比如看旋转的物体。有的孤独症儿童甚至对最能吸引一般儿童的诱人的食品也毫无兴趣.他们理解世界的困难和理解语言的困难一样多。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要从丰富孤独症儿童的感知刺激入手,让儿童多到外界去听、去看、去触摸,甚至品尝各种食品。用新的生活去吸引他们,帮助他们一步步营造起周围世界的图象,并使他们感觉到生活的意义。当孤独症儿童开始对周围世界有些兴趣了,你就可以从帮助他认识每样事物开始,掌握事物的名称,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有了较多的生活经历,学习语言就有了基础,

你既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教孤独症儿童学习,语言,又可以在室内利用图片、模型、教具来教他们学习语言。

第三,运用开放式自然训练法要求语言训练渗透到每个领域的训练中去,自然训练法要求训练者随机选择语言材料对儿童进行训练,这就要求训练者要很好地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在儿童的各种活动中教他学习语言,而不是只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里才学习语言,其余时间就不学了。你和他做游戏就把游戏名称告诉他,让他模仿学习,你和他练拍球就教他说拍或说球,你让他学习生活自理就教他说衣服的名称或动作名称,这样随时随地抓住机会,让孤独症儿童逐步建立起一个个正确的概念,教和学双方的交流也就会慢慢多起来。虽然,这样做起来也并不容易,孤独症儿童并不是时时都那么配合你,并不是每一次都开口说。正因为这样,才要求家长和教师们树立起强烈的教育意识,把语言训练贯穿到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去,贯穿到教育训练的每个领域中去,坚持做下去才能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

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 一 ) 开放式的自然训练法虽然具有随机性、开放性的特点,但绝不意味着有半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为语言训练要涉及的事物虽然由儿童的兴趣来决定,但语言的具体内容和发展方向却是由训练者来掌握。即训练者要根据儿童现有的语言状况及语言本身的规律来选择具体、恰当的语言内容。比如一个孤独症儿童刚能说出一些单词来,你却要教他说句子,这就易使教学双方受挫。因为这时,儿童只处在单词句阶段 ( 用一个单词来表达意思 ) ,只具备了理解并用单词表达的能力,还无法驾驭句子。由单词句向完整句过渡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的,所以这时你就不妨多教他些单词,待他理解力逐步提高,再教些词组、短句。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由上一阶段发展到下一阶段往往需要比正常儿童费更多

的时间,进程特别缓慢。

( 二 ) 开放式的自然训练法特别要求训练者从孤独症儿童的兴趣出发。只有当儿童对室内外的某个物体、某种活动或景象产生了兴趣,驻足观看,或注意聆听,甚至去触摸时,才可以抓住这些机会及时地提供语言范例。有时候,对于完全陌生的事物,儿童对他有了兴趣,我们只需要告诉他这种事物的名称,给他一种声音的刺激,并不要求他马上就模仿出来。这是一种学习的准备,等到儿童比较熟悉这一事物之后再要求他把名称模仿出来,直到他一看这一事物就能脱口说出正确的名称,这个认识过程才算真正完成,而获得的语言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语言。

总之,孤独症儿童时语言训练要根据孤独症的特殊性来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方法,以求能给他们一些真正的帮助。

                     

责任编辑:儿童康复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
© 郑州永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10206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