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考研的童鞋们分享点有用的经验
备考经验,与考研者一起分享90后的“雷人”备考经
我表弟是一个典型90后,大胆张扬,有个性。2011年他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当时看到整天“不学无术”的表弟就替他发愁,我这个80后研究生表姐特意用了一个小时来考他。出乎意料的是,政治题背诵准确无误,英语题阅读理解几乎全部正确,这让我对90后独特的备考方法刮目相看。
学两个小时,休息半个小时?
男生特别爱动,我准备毕业论文时曾和他在图书馆呆过一周,他最多坐2个小时,就要出去一趟。然后过半个小时后回来。他在“消失”的这半个小时里,经常是到图书馆的走廊里,耳朵里塞着耳机,闭着眼睛边走边自言自语。后来表弟告诉我,那时他在听英语资料,然后跟着朗读,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解放他的双腿。
还有一个更“雷人”的表现。他在图书馆只要看见漂亮女孩就爱搭讪,大侃特侃。表弟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原来这个对考研也管用!每次搭讪回来,表弟总会拿回一两本他没有的复习资料来,然后仔细看,记下重点。
看电影也能说地道英语?
虽然我们也知道看英文原版电影对英语学习作用很大,但是当时我们考研时很少拿出时间来看电影。因为看一部电影用时太长,浪费时间。表弟看英文电影几乎是家常便饭,听的歌也几乎全是英文歌曲。为了对表弟的英语水平探探底,我特意邀请外教到我家吃饭,让表弟陪着聊天。没想到,他们竟然聊得很融洽,时不时还传出笑声。几个老外还夸奖他懂很多,说的英语很“地道”。
模仿偶像剧情节学政治?
我想政治可能是大多数90后考生的致命伤。而表弟的记忆方法真的很特别。他把政治重点用纸条记下了,贴得家里到处都是,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杯子,几乎能贴的地方他都贴了,跟偶像剧里的情节如出一辙。用表弟的话就是“混个脸熟”。
手机聊天竟是学习?
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看表弟有事没事的就拿着手机看,原来他与他的咨询师在远程聊天,真是一个高效“偷懒”的好办法。他说那些老师讲的办法都是“秘笈”,是他从资料里学不到的。
最终,他顺利考上了他心仪的学校。
千万不要害怕英语
那些英语不好的朋友千万不要害怕英语。我学英语的方法,大概可分成两大块,做真题前和做真题。在做真题前,我主要以单词和阅读为主。每天都会做四篇阅读,大概一个小时。在我看来,除了真题,其它的阅读分不出个子丑寅卯,只有量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的突破。我每天还会用一个小时集中背单词,还会利用零散时间来巩固记忆。记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地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如果你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真题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认真做,做完了也要认真思考。真题里不认识的单词正好是对前期复习漏洞的补充,要摘录下来并且记忆;读不懂的句子即长难句通常都是考点,要研究明白;做错的题也不能一带而过。
比起其他科,政治算是比较简单的,但这一科包含的五个科目光是看一遍书就得花费好一段工夫。在这五科中,“马原”是最难的,因为理解的成分比较多,题都比较灵活,一般都是引用一段话,一个典故来考大家。因此,背是行不通的,可以通过做选择题去加深理解。“毛中特”的东西比较多,因为时间、事项、会议、著作之类的总是记混,建议大家做好总结,记起来容易些。时政与世经几道选择题,大概十分,十一月份左右,会出很多小册子,买一本多翻翻即可。备考经验:考研没有捷径可走2016年,你决定考研了吗?对于考研,你有怎样的准备,心理准备与行动准备?如果你在复习当中也会心烦意乱,也会茫然不知所措,就来听听师哥师姐当年考研时候的心声吧~或许在他们的声音中你会找到坚持下去的动力与缓解情绪的方法。
首先,我想说的是,考研之前你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什么心理准备?那就是考研是一个考研耐力和智力的过程,你得不怕吃苦,对其中的艰辛有充分的预计。不要幻想什么捷径、方法,这些都只会使你懈怠,走很多的弯路。
然后,就是付诸行动了。选择你要报考的专业,这个估计大家都有自己的喜好和偏爱,不需要太多的考虑,可能对大专业下的小方向有不确定,没关系,选自己喜欢的就行。接下来就是很关键的一点,选择学校。在选择学校之前,你必须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估计,一般在这个时候,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进行专业或者政治复习,对自己全面的实力可能不是那么确定。其实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英语水平或者数学底子方面考察自己的实力,这样就能大致有个底了。如果还是不够确定,没关系,我们还有大概半年的时间进行复习、提高,然后到十月份才真正需要你确定报考的学校。在这期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预期目标。一般来说,一开始定个稍微好点的学校以激励自己是没错的。
再然后,就是真刀真枪的学习了。我先说下我自己的情况,我大学期间专业是文化产业管理,虽然有学过数学,但是基本上等于没有学;英语刚好过四级;政治基础基本为零(理科生)。而我报考的理论经济是需要考数学的,所以,对我来说,就是从零开始。
我表弟是一个典型90后,大胆张扬,有个性。2011年他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当时看到整天“不学无术”的表弟就替他发愁,我这个80后研究生表姐特意用了一个小时来考他。出乎意料的是,政治题背诵准确无误,英语题阅读理解几乎全部正确,这让我对90后独特的备考方法刮目相看。
学两个小时,休息半个小时?
男生特别爱动,我准备毕业论文时曾和他在图书馆呆过一周,他最多坐2个小时,就要出去一趟。然后过半个小时后回来。他在“消失”的这半个小时里,经常是到图书馆的走廊里,耳朵里塞着耳机,闭着眼睛边走边自言自语。后来表弟告诉我,那时他在听英语资料,然后跟着朗读,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解放他的双腿。
还有一个更“雷人”的表现。他在图书馆只要看见漂亮女孩就爱搭讪,大侃特侃。表弟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原来这个对考研也管用!每次搭讪回来,表弟总会拿回一两本他没有的复习资料来,然后仔细看,记下重点。

虽然我们也知道看英文原版电影对英语学习作用很大,但是当时我们考研时很少拿出时间来看电影。因为看一部电影用时太长,浪费时间。表弟看英文电影几乎是家常便饭,听的歌也几乎全是英文歌曲。为了对表弟的英语水平探探底,我特意邀请外教到我家吃饭,让表弟陪着聊天。没想到,他们竟然聊得很融洽,时不时还传出笑声。几个老外还夸奖他懂很多,说的英语很“地道”。
模仿偶像剧情节学政治?
我想政治可能是大多数90后考生的致命伤。而表弟的记忆方法真的很特别。他把政治重点用纸条记下了,贴得家里到处都是,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杯子,几乎能贴的地方他都贴了,跟偶像剧里的情节如出一辙。用表弟的话就是“混个脸熟”。
手机聊天竟是学习?
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看表弟有事没事的就拿着手机看,原来他与他的咨询师在远程聊天,真是一个高效“偷懒”的好办法。他说那些老师讲的办法都是“秘笈”,是他从资料里学不到的。
最终,他顺利考上了他心仪的学校。
千万不要害怕英语
那些英语不好的朋友千万不要害怕英语。我学英语的方法,大概可分成两大块,做真题前和做真题。在做真题前,我主要以单词和阅读为主。每天都会做四篇阅读,大概一个小时。在我看来,除了真题,其它的阅读分不出个子丑寅卯,只有量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的突破。我每天还会用一个小时集中背单词,还会利用零散时间来巩固记忆。记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地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如果你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真题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认真做,做完了也要认真思考。真题里不认识的单词正好是对前期复习漏洞的补充,要摘录下来并且记忆;读不懂的句子即长难句通常都是考点,要研究明白;做错的题也不能一带而过。
比起其他科,政治算是比较简单的,但这一科包含的五个科目光是看一遍书就得花费好一段工夫。在这五科中,“马原”是最难的,因为理解的成分比较多,题都比较灵活,一般都是引用一段话,一个典故来考大家。因此,背是行不通的,可以通过做选择题去加深理解。“毛中特”的东西比较多,因为时间、事项、会议、著作之类的总是记混,建议大家做好总结,记起来容易些。时政与世经几道选择题,大概十分,十一月份左右,会出很多小册子,买一本多翻翻即可。备考经验:考研没有捷径可走2016年,你决定考研了吗?对于考研,你有怎样的准备,心理准备与行动准备?如果你在复习当中也会心烦意乱,也会茫然不知所措,就来听听师哥师姐当年考研时候的心声吧~或许在他们的声音中你会找到坚持下去的动力与缓解情绪的方法。
首先,我想说的是,考研之前你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什么心理准备?那就是考研是一个考研耐力和智力的过程,你得不怕吃苦,对其中的艰辛有充分的预计。不要幻想什么捷径、方法,这些都只会使你懈怠,走很多的弯路。

再然后,就是真刀真枪的学习了。我先说下我自己的情况,我大学期间专业是文化产业管理,虽然有学过数学,但是基本上等于没有学;英语刚好过四级;政治基础基本为零(理科生)。而我报考的理论经济是需要考数学的,所以,对我来说,就是从零开始。
由于英语和数学相对来说比较重要,我重点说下。英语,记住一个东西-持之以恒,尤其对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更是如此。比方说,每天记一个小时的单词,那么你一个礼拜七天,一个月三十天,都是这样,不要间断,还有阅读英语文章等,这样坚持下来,你会在某个阶段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数学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夯实基础,一开始上来复习,千万不要急于看什么辅导书或者复习全书之类的,这是中后期用得到的书籍,但不适合在初始阶段使用。首先应该把教材扎扎实实的精读一遍,教材后面的习题尽量做,做不完也没关系,这一阶段大概要用到三个月样子。然后,第二遍通览教材,这时应确定把后面的习题完成,并做笔记,这一阶段大概要用到一个月样子。如果你觉得还不够,大可以再花上一个月时间通读教材。接下来就是复习全书派上用场的时候,一般来说也是精读一遍(上面的经典例题最好能自己做一遍,把不会的标注下来),再通读第二遍,重点是第一遍不会的题目。最后就是真题了,这个非常有必要,真题都做上一遍,必须计时,就像考试一样,尽量使自己进入考试的状态。
责任编辑:考研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