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和训练
孩子“拒绝亲近”该怎么办
**是一位男孩,于2016年1月出生;父亲:现任职于某设计院,母亲:大学本科,中学英语教师。该幼儿入园前不会说话,存在语言障碍;有刻板行为;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从不吃米饭和菜,有严重偏食的现象。情绪起伏不定,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喜欢待在桌子下、玩具橱、教室角落等不为人发现的地方。与人交往时缺乏应有的目光接触,对别人的语言指示和问话没有任何反应,且拒绝别人的亲近和拥抱。
记得入园前的一次家访,我们刚踏进**家的家门,他一见到陌生人立即紧张起来,当我俯下身子摸摸他的头,想与他亲近时,每想到他的反应很强烈,双手将我推开,头用力地扭向一边,并大声叫喊。随着入园后的多日观察,我发现与**交往的最大困难是:他一直拒绝与老师,同伴接触,没有与人交往的意识,完全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窄的小世界中。这是自闭症儿童典型的症状,但这样的一种状态给教育和训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周围人与物等环境的刺激和作用,特殊儿童也不例外,同样需要与人的沟通和交流。为了接近他,逐渐走近他封闭的心灵世界,与他形成良好的感情基础,增强他与人建立社交关系的意识。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矫治方法:
一.关注行为法
喜欢游戏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我们总是想法设法引导他参与游戏活动,并以玩伴的身份与他一起活动,尽量引起他对我们的注意。如,老师一起与他滚球、穿木珠,不断变换活动内容,同时用语言或非语言反复指示来让他明白如何操作玩具和材料,有时手把手地带领他一起完成活动。这样逐渐使多多对老师有了一份熟悉感和亲近感。
二、拥抱鼓励法
“拥抱治疗”是通过身体的接触来帮助情感交往障碍儿童体验人际交流的一种方式,感受温情,接受来之于他人的情感。根据孩子喜欢亲亲抱抱,“肌肤亲近”的特点,为满足情感的需求,增加儿童的快乐感,发展儿童的快乐感知。每当多多在日常各项活动中无意识发出一个音,一个词,对老师的个别指令稍有反映时,我们就及时以亲一亲,抱一抱的动作为奖励方法。刚开始他尽量躲避我们的亲近,过了一段时间,他逐渐不排斥这种方法,有时当我们抱他时,他会主动凑近我们,这一变化说明孩子在感情上发生了变化,有了与老师亲近的意识和表现。
作为教育者必须帮助特殊儿童去感知人类的情感,使他们愿意接近他人,才能尽早地接受教育。
二.行为强化法
虽然多多愿意接近带班老师了,但对同伴、其他老师仍拒绝亲近。为了扩大
与他人接触的范围,使他愿意接受更多的人的关心和亲近。在园长的带领下,老师们主动到我班来与多多说话、玩耍。如户外活动、午餐时,她们经常看望多多,鼓励他多吃饭。同时引导普通班的幼儿与多多接触交往。这样多多渐渐地与老师建立了信赖关系,会听从其他老师的指令;在带班老师的引导下,用简单语言与客人(陌生)老师打招呼,有时会主动的抱其他小朋友。有一次,我们带着幼儿在户外追逐蝴蝶,当大家都坐着休息时,多多主动的拿了塑料袋交到老师手中,从他的动作中我知道了他的意愿。为了满足多多想继续玩的愿望,于是我又带着多多活动起来。看着他随着蝴蝶上下起飞而跳着拍打着蝴蝶时,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
关于自闭症儿童的训练
导语: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在目前主要依靠康复训练为主,专业的康复机构是自闭症康复的中坚力量,在康复机构里,康复训练又被细化为许多方面,包括认知方面,语言方面,肢体方面等等,今天,我们就其中的两方面向郑州康达能力训练的老师进行了请教与了解。
认知训练
认知训练是有一定层次的,从认识有无到认识属性(大小、多少、长短、轻重等)。认识内容也是有层次的:认识颜色——认识形状和五官——认识家人——认识男女——认识各种实用物品图片。
认知训练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训练等几个方面。如视觉训练时可以遵循以下的顺序:看固体物品(如玩具、图片、实物等)——看移动物品(如滚动的球、移动的灯光等)——看复杂的图案(从图中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目光对视(拿孩子喜欢的物品让他看,马上又把物品拿开吸引孩子目光的追踪)。听觉训练则可以从让孩子听喜欢的歌曲与声音,过渡到听简单的声音与命令,再逐步让他寻找移动的声源,到后来鼓励孩子模仿一些简单的声音。其他感知的训练也要遵循孩子的心理兴趣,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肢体训练
1、粗大运动
可以在各种游戏中逐步加强对自闭症儿童肌肉的锻炼,改善孩子的运动机能,促进其身心发展,达到康复目的。如可鼓励孩子从事拍手、打开抽屉、捡起地板上的玩具、上台阶、推球、单脚站、跳绳、拔河、柔软体操、越过障碍物等活动。
2、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主要涉及手和手指的活动。如可让孩子逐渐学会抓握小件物品、打开容器、按图钉,以至复杂的折纸、剪纸、编织活动等。通过对孩子精细动作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达到双手动作的协调。
3、手眼协调
具体的训练方法包括:套环、搭积木、串珠游戏、使用筷子或用镊子夹东西、穿鞋带儿、书写数字、走迷宫和画一些简单画等活动。
总之,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和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儿童之间又存在着个体差别,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熟悉理论知识,还要能在实际活动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而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有一颗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仁爱之心。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自闭症儿童必将能拥有一个更灿烂的明天。
**是一位男孩,于2016年1月出生;父亲:现任职于某设计院,母亲:大学本科,中学英语教师。该幼儿入园前不会说话,存在语言障碍;有刻板行为;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从不吃米饭和菜,有严重偏食的现象。情绪起伏不定,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喜欢待在桌子下、玩具橱、教室角落等不为人发现的地方。与人交往时缺乏应有的目光接触,对别人的语言指示和问话没有任何反应,且拒绝别人的亲近和拥抱。
记得入园前的一次家访,我们刚踏进**家的家门,他一见到陌生人立即紧张起来,当我俯下身子摸摸他的头,想与他亲近时,每想到他的反应很强烈,双手将我推开,头用力地扭向一边,并大声叫喊。随着入园后的多日观察,我发现与**交往的最大困难是:他一直拒绝与老师,同伴接触,没有与人交往的意识,完全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窄的小世界中。这是自闭症儿童典型的症状,但这样的一种状态给教育和训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周围人与物等环境的刺激和作用,特殊儿童也不例外,同样需要与人的沟通和交流。为了接近他,逐渐走近他封闭的心灵世界,与他形成良好的感情基础,增强他与人建立社交关系的意识。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关注行为法
喜欢游戏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我们总是想法设法引导他参与游戏活动,并以玩伴的身份与他一起活动,尽量引起他对我们的注意。如,老师一起与他滚球、穿木珠,不断变换活动内容,同时用语言或非语言反复指示来让他明白如何操作玩具和材料,有时手把手地带领他一起完成活动。这样逐渐使多多对老师有了一份熟悉感和亲近感。
二、拥抱鼓励法
“拥抱治疗”是通过身体的接触来帮助情感交往障碍儿童体验人际交流的一种方式,感受温情,接受来之于他人的情感。根据孩子喜欢亲亲抱抱,“肌肤亲近”的特点,为满足情感的需求,增加儿童的快乐感,发展儿童的快乐感知。每当多多在日常各项活动中无意识发出一个音,一个词,对老师的个别指令稍有反映时,我们就及时以亲一亲,抱一抱的动作为奖励方法。刚开始他尽量躲避我们的亲近,过了一段时间,他逐渐不排斥这种方法,有时当我们抱他时,他会主动凑近我们,这一变化说明孩子在感情上发生了变化,有了与老师亲近的意识和表现。
作为教育者必须帮助特殊儿童去感知人类的情感,使他们愿意接近他人,才能尽早地接受教育。
二.行为强化法
虽然多多愿意接近带班老师了,但对同伴、其他老师仍拒绝亲近。为了扩大
与他人接触的范围,使他愿意接受更多的人的关心和亲近。在园长的带领下,老师们主动到我班来与多多说话、玩耍。如户外活动、午餐时,她们经常看望多多,鼓励他多吃饭。同时引导普通班的幼儿与多多接触交往。这样多多渐渐地与老师建立了信赖关系,会听从其他老师的指令;在带班老师的引导下,用简单语言与客人(陌生)老师打招呼,有时会主动的抱其他小朋友。有一次,我们带着幼儿在户外追逐蝴蝶,当大家都坐着休息时,多多主动的拿了塑料袋交到老师手中,从他的动作中我知道了他的意愿。为了满足多多想继续玩的愿望,于是我又带着多多活动起来。看着他随着蝴蝶上下起飞而跳着拍打着蝴蝶时,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
关于自闭症儿童的训练
导语: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在目前主要依靠康复训练为主,专业的康复机构是自闭症康复的中坚力量,在康复机构里,康复训练又被细化为许多方面,包括认知方面,语言方面,肢体方面等等,今天,我们就其中的两方面向郑州康达能力训练的老师进行了请教与了解。
认知训练
认知训练是有一定层次的,从认识有无到认识属性(大小、多少、长短、轻重等)。认识内容也是有层次的:认识颜色——认识形状和五官——认识家人——认识男女——认识各种实用物品图片。
认知训练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训练等几个方面。如视觉训练时可以遵循以下的顺序:看固体物品(如玩具、图片、实物等)——看移动物品(如滚动的球、移动的灯光等)——看复杂的图案(从图中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目光对视(拿孩子喜欢的物品让他看,马上又把物品拿开吸引孩子目光的追踪)。听觉训练则可以从让孩子听喜欢的歌曲与声音,过渡到听简单的声音与命令,再逐步让他寻找移动的声源,到后来鼓励孩子模仿一些简单的声音。其他感知的训练也要遵循孩子的心理兴趣,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1、粗大运动
可以在各种游戏中逐步加强对自闭症儿童肌肉的锻炼,改善孩子的运动机能,促进其身心发展,达到康复目的。如可鼓励孩子从事拍手、打开抽屉、捡起地板上的玩具、上台阶、推球、单脚站、跳绳、拔河、柔软体操、越过障碍物等活动。
2、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主要涉及手和手指的活动。如可让孩子逐渐学会抓握小件物品、打开容器、按图钉,以至复杂的折纸、剪纸、编织活动等。通过对孩子精细动作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达到双手动作的协调。
3、手眼协调
具体的训练方法包括:套环、搭积木、串珠游戏、使用筷子或用镊子夹东西、穿鞋带儿、书写数字、走迷宫和画一些简单画等活动。
总之,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和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儿童之间又存在着个体差别,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熟悉理论知识,还要能在实际活动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而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有一颗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仁爱之心。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自闭症儿童必将能拥有一个更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心理辅导机构